上周,看到某个茶农兄弟说,今年不留茶,给钱就卖,茶农的角色还是不要存茶。
这事如何解读?
只是说疫情的原因?经济的原因 ?还是从根本上来说,茶农的角色做好原料就可以?
首先,这人的角色已是标准的现代化新三代茶农了,比我会折腾多了,所以,这个话题已有了一定新经济的代表性,
他们算是某个当下易武比较火的一个寨子的做得最大的一个初制所,
他们前几年也跑茶博会,估计主要是想做零售为主,卖成品茶,也有自己的想推广的品牌,
也玩抖音,还得瑟过说,抖音也能做生意,
也有他的朋友帮他推广茶,见他一公斤古树茶给别人1000块的提成。
……
按理说,这条产业链是很多做茶人的理想化方式,有上游,有市场推广, 有自有品牌,
那今年为何有这种感悟?
我想的肯定是在零售这个环节遇到了问题,后面是成本,库存一系列的东西,和投入的精力产出比,一算,还不如和兄弟们喝酒省事。
每个生意都有自己的核心模式,说人话就是,你如果不做这个生意,就没饭吃的那个生意点,
做原料和做零售是两种体系,
很多茶农兄弟,看很多茶商好像利润可以啊,就想着要市场通吃,可是你不知道的是,
就算是传统的这类靠关系的生意,销售的也要很多成本,假设,100的卖500块给朋友,那你接人待物的成本,吃上一两次饭,总体一算,也就是凑个热闹,
另一类是真正的陌生人的生意,后面也有大量的推广渠道和各种费用成本,后面也有很多售后服务。
所以,很多茶农兄弟,喝感觉自己的茶很牛,但不敢多的压成成品茶卖。
前几年也经常见一些茶农在各种论坛去发推广销售卖茶,这事情肯定没问题,但茶友慢慢发现了,做这事的茶农兄弟越来越少了,这后面是零售这活太细了,茶农想的角度和茶友想 的并不是一样,走习惯了批发思维的人做零售,还是有很多不适应的。这包括茶友也好,你如果要找茶农买茶,你就需要降低一下服务方面的预期。
好的结果是:你可能陪聊了一周,卖出去两片,
而且现在很多茶友,不是说喜欢了就存,现在茶友的口味比原来多了很多,现代的茶友口感要求又比较高,而茶农是不会存茶的。
看似简单的事,再向细处说,从供需角度来说,其实是不对称的。
再深层的说,茶农做零售也好,你做成品茶,是需要好的原料的,现在所有的茶山初制所是将最好的原料换钱换现金,如果你感觉自己 厉害,不愿意只做些批次一般的茶,那么就需要来存原料存成品,存库存,这其实上,时间一长,是个不简单的事。
茶农的身份可以加持一些东西,但最终还是要面对各种市场的因素。茶农的身份可以加持一些东西,但最终还是要面对各种市场的因素。不可能原料端和零售端的市场都能你做了,不让别人活了。
顺利的年头茶农感觉生意不难,但在这几年的行情之下,茶山流量红利减少之下,茶农就能理解得更多。
现代之下,茶农茶商其实都是复合型的角色,不过,核心的那个点,还是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