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十岁起你就开始背图案和造型,等到你六十岁时你会厌烦吗?
或许上了十二年的学你就开始厌倦想要放松一下,但是黄平县翁坪乡杨家牌村的杨正贵师傅50年做一件事却仍然对它爱的深沉。
杨正贵是一个苗族人,苗族是一个美丽的民族,提起苗族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美丽的苗族银饰——苗银。杨师傅出生于一个银匠世家,家里祖上都是打银饰的,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黄平县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山城,苗族、侗族、仫佬族的丰富文化滋养着这片大山中的乐土,大自然的恩赐使他们几百年来自给自足,代代相传的手艺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其中,翁坪乡的杨家牌村的银匠就有30多人。他们祖祖辈辈守着这门传统手艺,为苗家人打造出“民族的传承”。苗族的银饰种类繁多,银饰的制作工艺繁杂,从银锭变成银饰品要经过熔化、拉丝、锻打、定型、打磨等几十道工序。杨师傅他从小就在银饰制作充满兴趣,每天火塘边观摩学习。上百种造型,成千种设计与图案,在我们还在为背诵语文课文而烦恼的10多岁的时候杨师傅对苗族银饰的纹样、图案、造型等就熟记于心。
杨师傅凭借着对苗银锻造工艺的热爱将一块银锭可以变得细如发丝,再经他的手编制成一只栩栩如生、振翅欲飞的蝴蝶,成为人见人爱的苗族银饰。
如今杨师傅已经60岁的高龄,对于苗族银饰的锻造匠人来说锻打是时已经缺乏力气,拉丝,定型是也需要带上老花镜,但是杨师傅却凭着心中对苗族银饰的热爱坚持制作了一件凤冠,年轻工匠需要半个多月才能完成的作品杨师傅不但按期完成并且造型样式更加完美。今年杨师傅已经60岁了,继承人的问题曾将考虑了很久。以前的苗族银匠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但是杨师傅认识到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技艺的传承更加不能带有狭隘与偏见,自己带了10多个弟子对自己的手艺从不保留。他说他已经把苗银的锻造技艺从深山带到黄平县城,但更加希望带着苗银的锻造技艺走向世界。如今他已经开起了工作室市场与大家沟通交流,并且刻意培养孙子对银饰的爱好希望苗族银饰的锻造技艺能够长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