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两千年风雨,依然激荡中国人不死不休的家国情怀!
端午节,它是系念,是传承,更是永远的追求……
在端午节,一个很重要的习俗,是“投粽入江”。这当然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国人对屈原的认同,跨南北、越千年,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情感基础。
当年,屈原也曾意气风发,领政施才,展示出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然而,“美政”化为泡影,祖国一步步沦丧,自己更被从权力核心放逐至荒蛮泽野……
国殇之痛、离乱之苦、生民之艰、抱负之毁,让他悲愤不已。走到汨罗江边,他纵身一跃,以死明志!
就是这惊人的一跃,构建了一个民族不屈的风骨,一个后来人们永远追慕的人格高标。
屈原的人格之光,不只在报国以死的雄壮。
作为最具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承载并凸显她的,是风格多样又个性独具的那一个个文化符号。
屈原于文化上的意义,在于他创立的“楚辞”,乃为中华文学的重要起源,由此又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
由楚辞出发,一条奔腾不息的文学长河贯穿整个中国历史,长久地,她滋养、哺育并完善着我们民族的品格与气节。
如果没有屈原,我们,不只是缺了一个端午节!如果没有他,我们这个民族人格与文化的基因,必将存有诸多缺失;我们无疑将经历更为长久的平庸,并因此黯然失色。
编写:陆学
(本图文来源:陆羽茶道,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