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临沧回昆明以后一直在忙于给各地茶友品鉴茶样,品鉴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许多茶友寄过来的茶样分不清什么是春茶、秋茶 、夏茶,导致把夏茶秋茶当作春茶购买的事情太多,感觉很有必要用一期节目和大家聊一聊。其实这个问题在过往的节目当中有聊过,也许是没有聊得太深,或者是后来的茶友没有关注到,这期节目将就这个话题做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
春 茶
首先我们来看春茶有什么特点,当然这里春茶指的就是头春茶。
外 形
云南三大产区版纳、普洱、临沧的头春茶外型各有特点,但是也有共同点。先把共同点和大家说一下,一般头春茶的叶片都比较小,当然这些大小都是相对于夏茶而言。头春茶叶片面积都比较小,厚度相对来说厚一些(相对雨水茶和秋茶),叶间距也比较短。采摘方式多为一芽二叶,少量一芽三叶,芽头比较粗壮、颜色白、绒毛多,叶片的颜色比较浅多呈灰白色,少量的会成一些黑褐色(比如说易武产区的茶),茶梗粗短,这是共性。
三大产区又有各自的特性,比如,临沧产区的大多数有马蹄,而版纳产区的马蹄就较少,这是为何?主要是茶农采摘习惯(方式)不同所导致的。因为版纳产区的茶发芽时间比临沧产区的要早一些,采摘的时间又相差不太大,而且版纳产区的雨水较多,气温较高,从纬度上来看更靠南一些,茶叶的生长速度就会更快一些,到采摘的时候茶发出的长度也就比临沧产区的稍长。因此,当茶农采摘的时候多半就用手指甲去掐断茶梗,所以基本上很少有马蹄。
而临沧地区因为茶发出的长度较短,不方便用手去掐,用的就是将茶梗从茶枝上掰下来的方法,因此在断口的地方就会遗留下少量树枝的部分,这个就是马蹄。但也有特例,比如冰岛产区的马蹄就相对于邦东产区的要少一些。而版纳产区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易武产区茶叶的间距就会比布朗这边的长,颜色也比布朗这边的深一些。
夏 茶、秋茶
夏茶的叶片面积比较大,比春茶大许多,而且叶片薄、韧性差、芽头少、对夹叶多。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对夹叶,它多产于夏茶,就是第一叶和第二叶之间没有茶芽,或者是茶芽很少,我们称之为对夹叶。如果你的茶叶中对夹叶比较多,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夏茶了。这是普遍现象,但也有特例,野生古树茶和半野生古树茶春茶的茶芽也很少,有的干脆就没有,比如说本山茶和二嘎子茶。还有一些树龄比较大的古树茶茶芽也比较少,芽头也比较小,这就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来作判断了,这里不做更深的探讨,只是提一下这个特例。
夏茶还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颜色比较深有些发黑,并且绒毛比春茶明显的要少,茶梗更细长,叶间距大,这都是判断夏茶的一些主要依据。
秋茶的芽头就比夏茶多一些,也白一些,叶片的面积也稍小,茶叶的颜色浅一些,但比春茶而言就会深一点。秋茶的黄片比较多,一般而言进入10月份后采摘的才算是秋茶,之前采的都该算作夏茶。因此,秋茶的产量是一年之中最少的。它的外形和春茶比较接近,市场上真正单独将秋茶出售的并不多,尤其是古树的秋茶那就更少。许多都是将秋茶密封储存起来,保存到春茶上市的时候和春茶拼配,增加它的价值。市场上许多所谓秋茶其实基本上都是夏茶,真正的不多。
口感和香气
通常三大产区春茶的香气高,茶味饱满,韵味好,无水味。相对而言(同地域同种茶相比)它的苦涩味比较轻,汤感较为浓稠,耐泡性也比夏、秋茶好。有的春茶茶汤里有一些悬浮物,多见于临沧产区,这是茶叶上非常细小的绒毛脱落造成的,属于正常现象。这种混浊和茶叶被捂过产生的混浊不一样,茶叶被捂过产生的汤混,茶汤的颜色呈金黄色或者黄红色,这是新茶而言。而绒毛脱落造成的混浊,汤色依旧正常的,呈浅黄绿色。
秋茶最大的特点就是香高,但茶味稍淡,汤的质感介于春夏茶之间,比春茶稍显薄,比夏茶好,并且苦涩味不明显,新茶的草青味少。夏茶的特征就是水味重,茶味淡,茶气弱,茶汤薄,有“汤寡水薄”之说,并且香气比较差,苦涩味重,通常将夏茶用于发酵茶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