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白茶,闷泡与快出水有什么区别?#
平时大家都是怎么泡白茶的呢?冲泡时间是快速出汤还是闷泡?
我国基础茶类中“快速出汤和闷泡”系列对比试验轮到了白茶(其它已对比茶类可在文末查看),下面来看看试验的对比和结果吧。
小喜年甄选2017年福鼎白茶寿眉
白茶中老白茶和新白茶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今天就拿一个不老也不新的2017年的福鼎白茶来对比吧。
小喜年甄选2017年福鼎白茶寿眉
这次试验依旧是选用两个容量为110ml的白瓷盖碗,两个玻璃公道杯,100℃的开水,两边各撬取4g茶叶备用。
注:蓝边盖碗为快速出汤组,记为A组;黄白盖碗为闷泡组,闷泡时间为45s,记为B组。
左边为A组,右边为B组
闷泡时间定为45s主要是由于白茶本身浸出速度比较慢,加上老白茶还适合煮,综合考虑了一下,将时间定为了45s。正式冲泡前用开水洗了一泡茶,下面来看一下对比。
香气
A组刚开始时香气较弱,杯中留香也不持久,从第3泡开始,香气变得更浓郁,纯正香甜,从第6、7泡开始有所下降。
B组一开始香气就比较浓郁且香甜,杯中留香也比较持久,第6、7泡时香气浓郁程度没有明显减弱。
从香气来看,猜想如果A组想要维持香气在一定水平的话,后面要加长坐杯时间稍做闷泡。快速出汤相对于闷泡来说,闷泡的香气表现会更好一些。
汤色
第一泡:A组浅黄清澈,B组橙黄尚明亮。
第二泡:A组橙黄透亮,B组橙红明亮,两组颜色较前一泡有了明显加深。
第二泡茶汤,左边为A组,右边为B组
第三泡:A组橙黄明亮,且有金色亮光,B组颜色依旧橙红明亮。
第四泡:倒到品茗杯中对比,都显橙黄色,B组颜色比A组更深。
第五泡:两组颜色非常接近,都是橙黄明亮。
第三泡茶汤,左边为A组,右边为B组
之后的几泡茶汤,两者的颜色都有所变浅,只不过A组变化会稍慢一些。如果A组稍作闷泡,汤色维持橙黄的时间应该会更久。
滋味
A组的滋味变化大概是这样的:清甜,滋味较淡—甜润微涩,口感像红枣片泡水—甜润,有草本药香—甜中带有涩感,口感较清爽—茶味较淡,依旧有甜味。
第四泡茶汤,左边为A组,右边为B组
B组的滋味走向大概是这样的:入口香甜,滋味醇厚,但涩感明显—有甜味,喉咙感觉到明显回甘,较涩—口感清甜,有涩味—甜度较高,微涩—茶味依旧较明显,带有枣香,微涩感。
第五泡茶汤,左边为A组,右边为B组
就滋味而言,两组相比,B组则始终有涩味,A组茶味出来得慢,减弱得更快,茶汤更偏清甜,涩味更低。如果A组在茶汤滋味变淡的时候稍加闷泡,应该还能多泡几遍。
叶底
在冲泡过程中,B组比A组叶底舒展得更快一些;冲泡后的叶底,整体叶脉偏红,A组叶张更显青褐色,B组叶张更偏黄褐色。
叶底,左边为B组,右边为A组
这款福鼎白茶平常也会喝,虽然还不足5年,但陈化得还挺不错的。总体来看,对于年份不太长的白茶,快速出汤和闷泡各有优缺点,就看大家更注重哪一方面。按照平常的习惯,冲泡这一款白茶时,一般采取前期快速出汤,中期稍坐杯,后期闷泡的方式,茶汤的香气口感循序渐进,醇厚甘甜,涩感很低,可冲泡的次数也更多。
第六泡茶汤,左边为A组,右边为B组
白茶和绿茶、红茶、乌龙茶不太一样,它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发生物质的变化,从而汤色口感也发生变化,冲泡时的手法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小喜年甄选2017年福鼎白茶寿眉
白茶的对比分享就先到这里,下次我们来对比生普快速出汤和闷泡的区别。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绿茶篇 | 同一种茶,快速出汤和闷泡有什么区别?
红茶篇 | 同一种茶,快速出汤和闷泡有什么区别?
乌龙茶篇 | 同一种茶,快速出汤和闷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