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腰
半天腰也叫半天妖、半天夭、半天鹞,原产于武夷山三花峰之第三峰半山腰的绝顶崖壁上,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
相传,此茶非人所植,系古时飞鸟由他山衔茶籽,落此生成。此茶得名于明朝永乐年间,相传清末已有少量培育,主要种植在武夷山内山(正岩山)。
为了发展武夷珍贵名丛,七十年代初,茶科所科研人员,深入实地,将其茶树采用无性繁殖于茶科所的品种园内,现该茶已有所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栽培面积已有所扩大。
根据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中介绍,“调查此树,为调查品种中之最费力者。笔者与邱君俯视深谷,仰瞻绝崖,不约而同咋舌嘘曰:‘半天夭地道之半天夭也。”
由于通往“半天腰”必经之处较窄,无现成小路,也无法直接步行上去,加上常年未整修,杂草杂物多,它是目前武夷山所有名枞生长地中最高、最险的一处。
当时为了保护好这一名枞,只剪取其中生长尚好的一株进行剪穗扦插繁育,并决定在茶树上方岩壁上刻字。根据武夷山名枞等取名的习惯,多以生长地特点,茶树芽叶特征,以及成品茶特色而定,当时决定以“半天腰”为准。
《中国茶树品种志》中亦有记载半天腰,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芽叶生育力旺盛,发芽较密,持嫩性、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半天腰叶片呈椭圆状,色泽深绿光滑,锯齿较浅。
根据春茶的采摘时期和半天腰的生长环境,在5月上旬采摘最佳,品质相对会更优异。
从外形上看,半天腰的条索较紧结,干茶色呈青褐色状。其汤色橙黄,略偏红色,香气高爽,滋味浓醇甘鲜。有水中香、汤味绵醇。叶底软亮,红边明显,呈三分红七分绿。
作为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半天腰并没有很突出的特征。
相比之下,半天腰有其厚却没有铁罗汉的厚重,有其柔又逊于白鸡冠的柔媚,有变化却没有水金龟给人的那种惊喜;但但它却拥有了恰如其分的色香味,这使得半天腰显得更为和谐,这种和谐令人舒服。这使得半天腰显得中庸,也许正是这种中和的清雅之美,才使它名列四大名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