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不少朋友在不同场合下不约而同地问了我同样的问题:“古代的文人如何度过漫漫长夜?”有趣的是,我的回答每次都不尽相同。
记得比较清楚的一次是,我沉吟良久,想到了千载之下那一次次饶有温情的画面,比如“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比如“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比如“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比如“厌读群书寻野径,闲收落叶煮山茶”。
于是我借明代大文豪徐渭的话,回答道:“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泉白石,绿鲜苍苔。素于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
古代的文人大多时候都是不满于自身现状的,当他们满腹才学无法施展,当他们报国理念无法推行时,他们就开始纠结于“遇与不遇”的生存问题。
早在汉代,大文豪司马迁挥笔写下的《悲士不遇赋》,便道尽了千百年间文人骚客的愤懑情怀。对于这些文人来说,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去消化命运带来的不公。
虽说长夜最是熬人,但长夜漫漫,恰利于思索自身的何去何从。这个时候,“绿藓苍苔”——茶,就是文人在这个时间段之下进行沉思不可或缺的伙伴了。
面对漫漫长夜,他们无心睡眠,自会需要找点事情做,借以打发时间。这个时候,泡茶,就是他们钟爱的娱乐了,茶的社交功能也由此得以体现。
唐代诗人元稹概括了这种时候茶的功能:“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试想,茫茫夜空,长星几点,明月流光,诗情满怀的文人怎么舍得轻易辜负?
于是茶的陪伴使得文人间的雅集变得越发名副其实,他们心中那种或寂寥,或愤懑,或孤傲的纷繁情绪,借助萦绕周遭的茶香,得以宣泄和疏导。茶自然而然成了促进文人诗文创作的绝好工具。所以元稹继续说道:“洗尽古今人不倦”,而茶也早已有了“不夜侯”的雅称。
今晚恰是明月夜,如此良辰,如果我们依旧像以往那样,一遍遍刷着无聊的头条,玩着不见新意的手机游戏,是否会觉得辜负了清风明月呢?所以,叫上二三好友,泡上一壶清茶,在氤氲茶香中,聊聊我们的过去,聊聊我们的将来。
同样是大文豪,钱钟书曾将那种“望对岸而伸手向往”的情怀概括为“企慕情境”。文人如何度过漫漫长夜?在茶香中捕捉到自身的“企慕情境”,生活处处可见诗意,你我皆可成为“文人”,妙哉!
图文部分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一片茶叶的故事】为您解答茶叶保存、冲泡、选购等问题,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欢迎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