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杀青则是为了钝化酶的活性,减缓发酵速度。为了后期有良好的陈化效果,普洱茶制作时杀青的温度要比绿茶低,而时间要更长一些,这是为了在它存放过程中实现持续后发酵。
陈年生茶是后发酵的产物,生茶前期所有的工序都是为后发酵做准备的。生茶真正的发酵,就是在长期陈化过程中产生的,这种后发酵是自然发酵,它的最终结果是使好的生茶拥有更好的风味。那么,在漫长发酵的时间里,生茶经历了什么呢?
斗记金斗 2022年普洱生茶新茶汤色
首先是生茶所含的叶绿素“变”了。生茶生产的最初,其叶绿素的含量与绿茶一样都很高,但在陈化过程中,茶叶中原有的叶绿素很不稳定,易生成脱镁叶绿素和脱植基叶绿素,二者在经过光和温度引起的氧化裂解后,生成一系列小分子的水溶性无色物质,这一变化使得茶叶外观颜色由绿转褐。
其次是茶多酚“变”了。生茶在发酵前,茶多酚含量很高,陈化发酵后茶多酚指标则迅速衰减。在微生物和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茶多酚氧化形成茶黄素和茶红素,使得茶汤颜色由绿变为红褐明亮。
斗记金斗 2022~2008十五年新老茶汤色差异
再次是氨基酸“变”了。普洱茶的初制加工工艺,使茶叶中游离的氨基酸含量增加,而普洱茶的发酵,又使这些氨基酸成为微生物的氮源,使氨基酸总量减少。发酵过程中部分氨基酸,如茶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含量急剧降低;但是在此期间,可能存在一些微生物对茶叶内含物质的降解,又合成了茶叶中原来含有的一部分氨基酸,如缬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其含量与陈化前相差不大,形成了交替的变化。
还有,儿茶素“变”了。茶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它是多种化合物的总称,其主体为儿茶素。儿茶素是一种易被多酚氧化酶作用的多酚化合物,与茶的汤色、滋味和香气都有密切的关系。在生茶完成加工过程后,其叶片内的液泡破裂,使儿茶素迅速氧化,产生两种主要的色素基团,即茶红素和茶黄素。多酚氧化酶主要作用于儿茶素,产生茶黄素,而过氧化物酶主要产生茶红素。此外,在发酵过程中,儿茶素内部也进行着氧化,酯型儿茶素分解为非酯型儿茶素,减轻了茶汤的涩味。陈化后的生茶,其品质与茶黄素和茶红素的比例关系密切:茶红素比值越大,生茶品质越好。因为“越陈越香、红褐明亮”正是优质陈年普洱茶的品质要求。
斗记金斗 2014年八年陈汤色
最后,总糖和蛋白质“变”了。总糖是普洱茶内糖类物质的总称,总糖的转变,会直接影响茶叶的滋味和汤色,间接影响茶叶香气。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茶叶内不溶性糖类物质如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活性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果胶和可溶性糖类等物质,使得茶汤可溶性总糖含量升高,茶汤滋味口感也随之提升,更为甜醇柔滑。而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随着陈化年份的增加,茶汤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步增加,使得普洱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提升。
综合以上一系列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总结生茶在陈化过程中发生的风味品质的变化。
(1)香气和香型变得更纯正优雅、富有层次、沉稳内敛、和谐且令人愉快。它的挥发性香气总含量降低,但香气组成成分种类数增加,且各种香气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
(2)滋味变得饱满而不刺激,苦涩味减轻,甜醇生津,回甘加强,协调愉悦度更高。因为其内部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储存期的延长而增加,酸度下降, pH 值呈上升趋势。
(3)从茶汤色度和光泽度来看,陈化后的普洱茶茶汤光泽度更好,亮度增加,而色度方面则朝着黄色和红色增强、绿色减弱的趋势发展。
斗记金斗 2008年十四年陈汤色
这些变化证明了生茶的“越陈越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生茶在优质的原材与准确工艺的前提下,在适宜的条件和一定的储存期内,其中所含有的酶和微生物会对茶叶的内含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品质因此有所变化,风味向着香、醇、甜、滑方向转变。
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转变是有峰值的,也就是说,生茶的口感风味在陈化中不断上升,但若越过了最佳品饮期,将进入下降阶段,并不是无限期的“越陈越香”。
所以,尽管历史上留下了一些珍贵的百年老茶,如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老号等,但其茶品的陈化已经过了最佳时期,现在必须密封储存,阻止其继续陈化,否则将会风味尽失。而人们津津乐道过的对象——故宫的金瓜贡茶,陈化期则更久,根据有幸品饮过它的专家透露:“其汤有色,但茶味淡薄。”显然,它已过了最好的品饮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