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选用普洱散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而制成。普洱散茶按照品质的不同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十级,共11个等级,每一个等级都有各自的划分标准和品质特征,但主要还是以嫩度为基础。
一般来说,从特级到第十级,嫩度逐渐降低,茶叶越嫩,等级越高。面对一堆散茶原料,嫩度又怎么去衡量呢?
一是根据芽头的多少去判断,芽头多,茶毫显露,表明嫩度比较高;二是通过条索,也就是叶片卷紧的程度去判断,条索紧结且较为重实,说明嫩度比较好;三是通过原料的色泽光润度去判断,如果色泽干枯,说明嫩度不好,色泽光润、润泽,说明嫩度比较好。
那么在选择散茶原料进行渥堆发酵时,是不是选择的等级越高,发酵出来的普洱熟茶品质就越好呢?很多朋友或许以为是这样的。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
为了说明原料对熟茶品质的影响,我们先忽略发酵技术的作用,发酵技术很关键,我们在后面的文章里再给大家详细介绍,这里我们假设发酵技术很稳定很成功,单独讨论原料的作用。
经过渥堆发酵出来的熟茶,不同等级的原料滋味是不同的。如果全部都是高等级的芽头,发酵出来的茶看上去的确很漂亮,但是由于芽头太嫩,内质就会显得不足,耐泡度也偏低。比如我们熟悉的宫廷熟茶,原料等级高,口感会相对滑一些,但耐泡度会相对的差一些。而那些等级低的原料,比如七级以后,我们看不起的“粗枝大叶”,耐泡度就比较高,而且有甜感,只是滑度、润度会差一点。总之,每个等级的原料发酵出来后都有各自的特点。
这时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拼配了,发酵过后拼配的好坏对于一款熟茶的滋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拼配得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有时候为了提高熟茶茶汤的甜度,会拼配进一些等级低的叶片或者叶梗,所以当你在一片熟茶饼里发现一些老叶片或者老叶梗时,不能一下子就判断茶叶不好。到底好不好,还要经过冲泡后,根据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去最终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