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炎帝神农氏。
周:鲁周公旦。
齐:相晏婴。
▲(晏婴)
译文:
三皇时期:炎帝神农氏。
周朝:鲁国周公旦。
齐国:丞相晏婴。
汉: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杨执戟(jǐ)雄。
吴:归命侯,韦太傅弘嗣(sì)。
▲(扬雄)
译文:
汉朝:仙人丹子丘,黄山君,文园令司马相如,执戟郎扬雄。
三国时期吴国:归命侯孙皓,太傅韦弘嗣(即韦曜)。
晋:惠帝,刘司空琨,琨兄子兖(yǎn)州刺史演,张黄门孟阳,傅司隶咸,江洗(xiǎn)马统,孙参军楚,左记室太冲,陆吴兴纳,纳兄子会稽内史俶(chù),谢冠军安石,郭弘农璞(pú),桓扬州温,杜舍人毓(yù),武康小山寺释法瑶,沛国夏侯恺(kǎi),余姚虞洪,北地傅巽(xùn),丹阳弘君举,乐安任育长。宣城秦精,敦煌单道开,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河内山谦之。
译文:
晋朝:晋惠帝司马衷,司空刘琨,刘琨长兄之子兖州(今山东省)刺史刘演,黄门侍郎张孟阳,司隶校尉傅成,太子洗马江统,参军孙楚,记室左太冲,吴兴太守陆纳,陆纳兄长之子会稽内史陆俶,冠军将军谢安石,弘农太守郭璞,扬州牧桓温,中书舍人杜毓,武康小山寺和尚释法瑶,沛国(今属江苏沛县)的夏侯恺,余姚的虞洪,北地的傅巽,丹阳的弘君举,乐安(今属河南渑池)的任育长。宣城(今属安徽)的秦精,敦煌(今属甘肃敦煌)的单道开,剡县(今属浙江)的陈务之妻,广陵(今江苏扬州)的老姥,河内(今属河南)的山谦之。
后魏:琅琊王肃。
宋:新安王子鸾(luán),鸾兄豫章王子尚,鲍(bào)昭妹令晖,八公山沙门昙济。
译文:
北朝后魏:琅琊(今山东省)的王肃。
南朝宋:新安的王子鸾,鸾兄豫章王刘子尚,鲍照的妹妹令晖,八公山沙门昙济。
齐:世祖武帝。
梁:刘廷尉,陶先生弘景。
皇朝:徐英公勣(jì)。
译文:
南朝齐:世祖武帝。
南朝梁:廷尉卿刘孝绰,陶弘景先生。
唐:英国公徐勣。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周公《尔雅》:“槚(jiǎ),苦茶。”
译文:
《神农食经》中记载:“长期饮茶,让人精力充沛,心情愉悦。”
周公《尔雅》中记载:“槚就是苦茶。”
《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mào)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yì)、五卵、茗莱而已。”
▲碾茶器具
译文:
《广雅》中记载:“在荆州(即今湖北西部)和巴州(即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人们采摘鲜叶做成茶饼,叶子老的,制作成茶饼后,要沾些米汤助粘定型。想煮茶喝时,先把茶饼炙烤成红色,再捣成碎末放到瓷器里,浇上沸水,浸泡,并用葱、姜、橘子等掺和调味。喝了这样的茶可以醒酒,使人精神充沛,不易入睡。”
《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担任齐景公的国相时,吃糙米饭,三、五样禽、肉、蛋以及茶和蔬菜。”
司马相如《凡将篇》:“乌啄(huì)、桔梗(jié gěng)、芫(yuán)华、款冬、贝母、木蘖(niè)、蒌(lóu)、芩草(qín)、芍药、桂、漏芦,蜚廉(fēi lián)、雚(huán)菌、荈(chuǎn)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guān)椒、茱萸(zhū yú)。”
译文:
汉司马相如《凡将篇》记载:“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硝、莞椒、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