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柑桔和陈皮的产地遍布全国各地,然而,最具药用价值和用途的,当数广东新会的广陈皮。
新会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广东江门新会区的会城、三江、大泽、司前、双水、罗坑、崖门、古井、沙堆、睦洲、大鳌、银湖湾十二个街道办、镇、管委会。
一、会城会城街道办是新会区的中心市区,历代为新会县县治,曾为冈州州治,一直是新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信和贸易中心。
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北枕圭峰山,南望银洲湖,濒临南海。会城是一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积淀浓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曾孕育出著名学者张撝、黎贞、陈献章、梁启超,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岭南古琴派创始人黄景星等名人。主要种植区有梅江、东甲(西甲)、天马、西甲、茶坑等,均为新会柑的核心产区。
(1)梅江村
梅江村地处会城城区南面,为冲积平原。由于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传统以种柑、蒲葵、甘蔗、香蕉为主,历史上一度种柑占70%之多。村民靠种植已生活富裕,素有“柑之乡”之称,驰名的“新会大红柑”以此地出产为代表,“梅树营大红柑”的标志一直闻名海内外,港澳有包装印“塞口大红柑”。
梅江村所产的柑果,香甜味纯,果皮辛辣霸气。近年来由于商业化发展的因素,导致这里的柑果种植地和产量逐渐减少,不远的将来,正宗的梅江柑可能出现“一柑难求”的现象。
(2)东甲村
自古以来,东甲出产的圈枝柑素有“东甲陈皮誉新会,百年陈皮胜黄金”的美誉。原枝柑源于新会大红柑原始品种,是正宗原种圈枝柑(农业术语为:“衍枝柑”),世代坚持传统种植,它一直在东甲村无性繁殖,其后代基因与母本完全相同,是新会大红柑的珍贵品种。
(3)天马村
天马是一块风水宝地,不仅是“小鸟生活的天堂”,更是“大众养生的殿堂”。天马村是近400年保持完好的古村落。2006年获得“自然生态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称号,是“广东最美的乡村”之一。天马村老人能健康长寿,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中央电视台《人与生物圈》栏目组的专家学者在这里拍摄外景时,推测天马村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倡导环保的地方。
天马村土地十分肥沃,地势开阔平坦,河涌纵横交错,是新会柑代表性的产区。
(4)茶坑村
茶坑村,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学术大师梁启超故居所在地。建于明朝的熊(读“尼”)子塔,正是坐落在茶坑村的凤山之巅。
据传,七百多年前,茶坑人就大量种植新会柑,并经营新会陈皮,所以,茶坑村具有生产和销售新会陈皮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新会陈皮行业曾一度衰落,新会人种植柑果的热情也逐渐消退。而聪明的茶坑村人,这时便开始种植韭黄,日产优质韭黄、韭菜5吨多,被新会命名为韭黄生产专业村。
二、大泽镇
位于新会区中西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长年温和湿润,无霜期长(气候)。
三、司前镇位于新会区西部,南濒潭江,为广东省270个中心镇之一。司前镇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当时的新会县司前镇河村一带置平夷县,属交州南海郡,也是今新会县地置县的开始。
四、沙堆镇
位于新会区的东南部,银洲湖的东侧,境内河网密集、物产丰饶,向来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
五、古井镇
位于新会区南端,靠近银洲湖出海口,银洲湖深水航道贯通全境,著名的地道美食“古井烧鹅”便出自这里。
六、三江镇位于新会区东北部,西南濒临银洲湖,有江门河道、虎坑河道贯通全境。
七、崖门镇
位于新会区西南部,地处珠江水系崖门出海口,湖岸线长26公里,有大中小型水库17座。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优质水果和海洋水产品生产基地。
八、双水镇位于新会区西南部,西部有古兜山绵亘,属丘陵山区,最高峰锅盖尖676米,北部、东部属潭江下游冲积平原。一年四季明显,气候温和,热量充足。
九、罗坑镇
位于新会区西部,潭江下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明显,气候温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拥有3座著名的寺庙:桂林寺、道北寺和云峰寺。
十、大鳌镇
位于新会区东南部边缘,地处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冲积而成的一个江心岛(大鳌岛和大屿岛)。属于低沙田地区,全境无山,一览平原,河网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四面环水。
十一、睦洲镇
位于新会区东部,镇内北部是平原,其他为半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境内河网纵横交错,土地肥沃,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
十二、银湖湾湿地公园
银湖湾湿地公园是新会原来的围垦区,位于银洲湖出海口西侧,北靠古兜山脉,南临南海,保存了完美的湿地原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融江、海、湖、田、山、水于一身,形成了珠三角难得的一块黄金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