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四素: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悟茶韵。其中观茶色包括观察茶汤的色泽和茶叶的形态。不同的茶类有其独特的色、形、香、味韵,要细细品啜,徐徐体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茶带给我们的美感。
1.学会观察茶汤的色泽
当烧沸的山泉水缓缓注入杯内,阵阵茶烟便开始升腾,如烟似梦,茶叶的颜色渐渐扩散,与水融为一体,形成茶汤,泛着茶叶重生的颜色。
观察茶汤的色泽,是品茶的重要环节。冲泡之后的茶叶,其所含的物质渗出,茶汤色泽由浅转深,晶莹澄清。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
使用不同的茶叶、茶具和冲泡用水,泡出的茶汤会出现色泽上的差异。即使是同一撮茶叶、同一壶
泉水、同一器具,几泡过后,汤色也会由深变浅。
各类茶叶各具特色,不同类别的茶又会形成不同的颜色。红茶的汤色或金黄透亮或红润透亮;白茶的汤色或黄亮或琥珀透亮;普洱生茶新茶的汤色或青黄或黄润透亮,老茶的汤色则变得橙黄、橘红、酒红透亮;黑茶和普洱熟茶的汤色红润透亮。无论什么种类的茶叶,其汤色都应该是透亮的。
有的爱茶者以为茶的头两泡汤色浑浊是正常的,泡着泡着就透亮了。其实,茶汤浑浊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原料良莠不齐,或是加了配料;二是工艺不精,如普洱茶散茶晒青或茶饼干燥时没有干透,水分过多;三是茶叶在储存过程中受潮。
一杯透亮的茶汤,品饮令人身心两悦,如此得品饮之乐。
2.学会观赏茶叶在杯中的形态
茶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山魂水魄的灵性。而浸泡后的茶叶,会将“本来面目”直露出来,这时候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形态,就能了解它的身世与故事。人们通常称此时的茶叶为叶底,专门用来品评茶叶。评定叶底,靠的是眼鼻手、观嗅触。一是靠眼睛判别叶底的老嫩、匀整、色泽和8展开情况,同时还要观察有无其他杂物掺入;二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三是通过手触判断叶底的软硬、厚薄、平突等,了解其品质与工艺。
辨别品种
我们可以从叶底得知它属于哪个品种。就算某些品种相似度极高,也能从细微处加以辨别。如本山,易被人误认为是铁观音,但仔细辨认,发现它叶薄梗细。而正宗的铁观音叶片,除了特有的叶脉形状外,手触如绸缎面,轻捏不碎,其光泽柔亮,叶片肥厚。
看是否起泡
叶底起泡,指的是茶叶冲泡后叶片上呈现小气泡。通常是茶叶受到高温而导致的。对大多数茶类而言,叶底起泡反映了茶叶的工艺有瑕疵,但是对有些茶叶品种而言,这反而是好的工艺的体现,如岩茶和部分黄茶。
看叶面展开度
冲泡后的茶叶逐次展开,最后能完全舒展开,这样的茶叶就是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的茶叶,通常比较耐泡,可冲泡多次;相反,冲泡后很快展开的茶叶,大都是粗老的茶青,条索不紧结,一般不耐泡;叶面不展开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展开的茶叶,则可能是制造过程失败或贮存环境不好的茶叶,如被高温焙火,叶面茸毛会掉落,饮用这种茶叶可能会感觉喉头有点燥。
看叶底颜色
比较新的生茶叶底往往新鲜翠绿,随着氧化发酵,慢慢转为嫩软红亮。如果是在潮湿的仓储环境陈化,叶面会变得暗黑、无弹性。
看叶片是否完整
以绿茶为例,等级越高的茶叶,其叶片越完整。如果叶底显示碎片或欠完整,则茶叶的品质就会打折扣。但有紧压过度的情况除外,如铁饼类茶品需视茶面而定,经冲泡后,叶底形状在整碎度这个指标上也只能做参考。
看茶身弹性
手捏叶底,一般以弹性强为佳,表示茶青幼嫩,制造得宜,未被湿热、熟化处理,仓储良好,发酵完整自然。
用嗅觉辨别香气
闻叶底时,有淡淡茶香为上品,如有异味,则茶叶质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