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是从前几天的一个回答开始的,一个我关于红茶的问题发在头条上,结果引起了别人的不满,具体说是喝普洱为荣吹嘘普洱靠普洱来装的人,留了一句极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对方的文章发现他引以为豪的照片中间是大大的大益茶饼,当时我就纳闷喝这种垃圾茶的人自豪感在哪呢?真是喝普洱洗脑脑瓜子会变笨的?请别急,往下看。
在茶叶鉴定的一些文档视屏新闻中间,我们经常会看到请一些茶学专家鉴定师来对比茶叶,这里面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一些盲评节目,将一些不同产地工艺茶种的茶叶分别泡开让专家通过不同品尝观看,然后来评论质量口味香味,这种现场的对比方法对专家也是真才实学的考验(也有一些按照剧本的)。普通老百姓不见得都有这样露脸的机会,那在另外一个场合就更常见了,就是在茶叶收购市场茶商收购茶叶的时候,茶商通过观颜色,闻香味,看细节 通过询问一些茶农简单的问题,来衡量价格质量,我是称之位茶语的,也就是说听懂茶叶的话,嫩度颜色香味口味光度紧度直度扁度等等就是茶叶在告诉你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情况价格情况甚至火温湿度等等这些茶叶自己的语言,什么是好茶?好茶就是茶叶自己会说话,茶叶的灵魂就是听懂了茶语。
茶叶最早的使用在很多资料中都发现和一些修行的僧侣寺庙有关,如 蒙顶茶和蒙顶甘露寺的吴理真,龙井茶与龙井寺的辩才,庐山云雾茶与东林寺,碧螺春和洞庭山缥缈峰的水月寺,径山茶和大慧主持的径山寺,大慧的真传弟子道谦则把茶禅一味带回了武夷山,在开善寺天心庵修行,让来访问的朱熹几乎要弃儒从佛 而开创了现代茶叶炒茶技术的松萝茶的创制人大方和尚也是先在虎丘寺出家然后在安徽休宁松萝山修行制茶制茶。
晋时期玄学盛行,清谈是名士们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世说新语》里面记载支遁的有几十条,支遁对清谈家奉为经典的《庄子》,有独到的见解,特别对《逍遥游》尤其独抒己见,曾为当时名士们所欣赏。支遁在注解中阐明了更深的含义,被当时名士奉为支理,他将佛学引入庄学,用既色义解释逍遥义,支遁以佛学解释庄子,是玄佛结合的先驱。玄学清谈家认为茶之清苦味和精神的虚无玄远有异曲同工之妙,饮茶被当做精神现象来对待。支遁是杰出的玄学和佛学大师,他的传教讲学以及辩论参禅悟道都离不开茶。禅宗认为顿悟既可成佛,宇宙间本来无一物,世间的一切事物是主观上的虚构,心外无物,佛在心中。顿悟说创始于支遁,通过对于七住为悟道临界点的解说,在渐修中划出一篇顿悟的全知境界。支遁以茶悟道,在他那里有寺必有茶,茶必有禅,一杯茶可容万物凡茶既成禅茶,这就是禅茶一味的由来。
茶禅一味就是这些高僧们修行时通过饮茶以达到茶静茶净茶境的地步,茶静就是以茶入静,茶净就是以茶净心,茶境就是以茶入境,通过品茶对茶的各种品质了解,达到人与种植生产茶叶的环境相融合的地步去达到思想与自然的统一。茶叶几乎成了这些僧侣们修行的一部分,明代乐纯着《雪庵清史》介绍居士“清课”包括“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作(做)佛事、翻经、忏悔、放生……”。这足以证明“茶佛一味”的说法千真万确,僧人饮茶已成传统,茶神出释门便不足为怪。
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就是通过观察茶叶的口味香味工艺等特点去回想茶叶的种植环境,加工环节,这种和茶叶的对话就是与茶叶茶人的特殊交流方式,这就是茶叶的灵魂。我们群里面除了我是茶农以外也有一些其他加工龙井,加工其他茶叶的茶农茶商,我们经常会发一些照片图片,方便的时候是茶样来鉴定茶叶的等级价格,就是根据茶叶的特点去评论,也曾经有过几起鉴定水平较高的结果,产地只相差几公里,采摘加工时间相差几天的,这就是与有灵魂的茶叶之间的对话,前提是没有官兑没有拼配的个人加工的中高档茶叶,你拿一个这里有那里有混在一起的茶叶算什么回事?吃鱼都分死鱼和活鱼呢,一个鼓吹着山头满天飞挂着班章冰岛古树茶却百分之九十是不知出处的台地茶还发霉了N年的算什么回事?
最后回答这位的喝大益的大爷事情上,大益的茶都来自于收购的毛茶通过拼配压出来的茶饼,这些茶叶产地不知道,时间不知道,等级不知道,而且工艺水平极低,只是没有灵魂的商品茶,这种人也配懂茶?也就是有点装装而已,而且是智商越喝越低的那种,被人耍了还乐呵乐呵的那种,港台茶叶骗子忽悠炒作那一套不灵,一个骗子还跑我这里极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