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去年下半年七月份回到老家做茶,按理说是如愿了多年来心里一直所想的,但也仅仅的是自己去大胆地尝试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看自己的努力。
我的家乡在普洱市景东县太忠镇方家箐村,在这个小村庄里整个村委会下有11个小组(我们喊小组为社),户口总数300多户,整个村落属于高寒山区,记得以前高考的时候我的加分是20分,高寒山区10分、少数民族也是10分。景东县我一直认为地理位置比较尴尬,隔自己的市也有两百多公里,隔昆明也是那么的远,经济一直得不到拉动和照应。
景东县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和哀牢山,太忠镇位于哀牢山西坡,哀牢山上的明珠“杜鹃湖”(本地人也名徐家坝)高海拔人工湖就是在太忠镇。从景东县到太忠镇有二十多公里,镇上再到我们村有十多公里。村里只有少数几个小组有种植普洱茶,可能在外面很多人看来普洱市家家户户都有茶,其实不是,茶也是要看土壤气候这些的,有的人家的地种出来完全是苦涩的,喝不了,拿去卖也没人要,所以并不是都有种植。我家的茶叶跟茶叶多的人家比起来就算中等,有个十多亩。
量多树龄大一点的就是在40年以上,就是1980年以后普洱茶产业得到恢复发展政府开始大力扶持种植茶树的时候种的,就现在市场上说的台地茶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那个时候种植的,现在很多茶友对台地茶存在误解,一听台地茶就觉得不屑,感觉喝台地茶太过掉价,事实上台地茶品质有好有坏,如果都不喝台地茶了那么很大一部分人 都会喝不上茶吧。因为市场上的普洱茶百分之九十都是台地茶产出来的,虽然满大街都是各种古树,但是 懂的人自然懂。
其实老家的茶叶一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虽然比起别个地方大规模种植、人工规划管理的茶园,我们家乡的茶犹如九牛一毛,但是我们自己家乡的我深知是没有用药的、没有话化肥、也没有专业的人工管理,可以说是完全的野放环境下生长的茶树。只是就算是这样,跟别人说了也没多少人愿意相信,茶是出自高寒山区原生态的,只是没有被外界知晓,而我现在要做的就算继续保持茶原有的样子,更用心的把茶叶做好,虽然现在没有销路,但是花香自然可以招引蜂蝶。
就像前不久有个前辈跟我说的一样:你现在最应该担心的不是销路,而是怎么样把茶叶做好,怎么样去保持你的茶叶现在的本真,不要觉得自己的茶没有别人的有优势,比起满大街的烂古树茶,你的要更有特色。这是一个同行的前辈跟我说的,他看出我对茶的真心,所以也发自内心地告诉了我一些道理,很受用,也很感谢这个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