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因为它不揉、不捻、不炒的制作工艺,让茶叶以最本真、最淳朴的姿态出现在茶友眼前。新茶独到的鲜爽感、老茶特有的醇厚感,都让许多人甘之如饴,愿意为它掏腰包。而存白茶,更是成为一种新潮流。
白茶转化本质是复杂的生化反应,要转化出滋味醇厚、香气馥郁的老白茶需要具备几个基本要素:
一、要有丰富的内质基础,我们收藏白茶大多选择头春原料,茶树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休养生息,丰富的营养物质积累在头春茶芽上,经过春雨滋润,适当的光合作用,头春芽叶的物质最为丰富协调,这样的白茶耐得住时间的历练。
二、要有提供转化的空间载体,白茶不炒不揉,完整的保持了茶叶细胞的完整性,各类物质有序的保持着原始状态,为后期转化提供了最佳的载体。
三、要有促进转化的介质(活性酶),传统工艺白茶,工艺过程未经历高温,最大限度保持了茶叶中生物酶的活性,使得白茶在后期转化过程中可以沿着活性酶的特定路径转化,大分子类物质降解为可溶性的小分子,使得白茶越陈越香。
四、要有良好的外部空间,即良好的仓储环境。白茶仓储需要在密闭的环境中,不可受潮。如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容易被过度氧化,导致陈茶滋味淡薄、香气不显;如果茶叶受潮则容易霉变,产生致癌物质,不可饮用。
清周亮工《闽小记》载:“太姥山有绿雪芽茶。”《福宁府志》(1762年)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 吴振臣《闽游偶记》:“太姥山亦产茶。名绿云芽者最佳(“云”估计是作者笔误)。”清嘉庆版(1807年)《福鼎县志·物产》载:“太姥山有绿雪芽茶”。卞宝第的《闽峤鞧轩录》(1869)载:“福鼎县,物产茶。白琳地方为茶商聚集处。”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邱古园《太姥山指掌》都有绿雪芽茶的记载。《福鼎县乡土志》(1906年)载:“福鼎出产以茶为宗,二十年前,茶商糜集白琳,肩摩毂击,居然一大市镇。”其《商务表》载:“白、红、绿三宗,白茶岁二千箱有奇,红茶岁两万箱有奇,俱由船运福州销售。绿茶岁三千零担,水陆并运,销福州三分之一,上海三分之二。红茶粗者亦有远销上海。《物产》:“茗,邑产以此为大宗,太姥有绿芽茶,白琳有白毫茶,制作极精,为各阜最。”清代白茶成为重要商品,远销福州,再销往海外。
白茶滋味鲜爽,有回甘,好喝又健康,大人小孩都适宜,多喝白茶可以预防中暑,清热解毒,降三高。
“天”即天气,天气的变化对白茶的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在气温20℃以下,空气湿度较高的温和气候中,才有可能制造出高品质的茶。
三年以上就可以成为老白茶,时间越长,其各种功效会越来越明显,甚至感冒发烧时喝一杯,都会有不小的效果,当然,白茶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并不能当饭吃哦。
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也验证了白茶亦茶亦药的特殊属性。存放多年的白茶,茶叶内部成分逐渐转化,香气成分逐渐挥发,从新茶的毫香蜕变为荷叶香、枣香和药香;汤色也逐渐从浅黄沉淀为杏黄、琥珀红,滋味也变得更加醇和厚朴。
白茶煮后使其富含的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黄素、咖啡碱等有益成分充分让人体吸收,老白茶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古代治麻疹之圣药,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能有效修复饮酒过量引起的酒精性肝伤,能对因吸烟造成损伤的DNA进行修复,具有降火消炎、清热祛火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