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芽头像竹笋一样,能层层剥开轻轻掐断白茶的芽头,像剥竹笋一样,新一层的芽头暴露出来,上面依然密布着毛茸茸的白毫。再掐一层,又会有更小的,身披白毫的芽头露出来,颇有些趣味。白茶正是有这些层层包裹,身披白毫的芽头,才有了茶汤中持久释放的鲜爽毫香。毫香,因此也成为了白茶风味的独家招牌。
福鼎白茶的种类
因采用鲜叶原料的区别和制作工艺的差异,福鼎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新工艺白茶、紧压白茶等。
白毫银针(满披银毫,形如针挺,毫气香郁)
白牡丹(白茶仙子,一芽一、二叶,茶气温婉)
寿眉(贡眉)(久煮药香茶气浓郁,回味悠长)
新工艺(茶香多样,回甘内敛,转换渐快)
紧压白茶(历久弥新,甘甜枣香,汤色渐红)
由于白茶不炒不揉的天然工艺,保留了茶叶中生物酶的活性,使得茶叶中的物质定向转化,从而形成老白茶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白茶中的活性酶促进了白茶进一步转化,老白茶的养生功效也有活性酶的贡献。
白茶,是六大茶类中工艺最简单的茶类,采摘之后不需要杀青和揉捻,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主要工序,其中“萎凋”是制作白茶的关键工艺。但不同地区制作白茶的工艺细节上又各有不同。小了说,福鼎白茶跟政和白茶制作工艺有区别,往大了说,福建白茶跟云南白茶制作工艺也有明显区别。
对于尚在枝头的白茶鲜叶,茶毫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其基部有能产生芳香物质的腺细胞。同时它体内的游离氨基酸和粗纤维等组分含量显著高于茶身。这些组分中,谷氨酸本身具有微酸味,天冬氨酸、丝氨酸和丙氨酸有烘烤的柔和麦焦香,粗纤维微带木质味,它们混合起来的香型就成为了白茶毫香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简朴的制茶工艺下,白茶芽叶上大量纤细的白毫得以完整保留,使其具有外观芽毫完整、白毫密布的特点。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八百八十余年。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蔡襄亦有诗云:“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内。《大观茶论》所云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经蒸、压而成团茶,制作异于现今白茶。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
相对于红茶、绿茶,同样作为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长期以来,却在国内市场显得颇为低调,甚至落寞。然而,2012年的春天,其处境却显得一下热闹起来。清明节前,全国各地的资本开始涌向‘中国白茶之乡’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