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月壶
紫砂半月壶乃曼生所设计,是曼生十八式的经典壶型之一。曼生制此半月壶,警示世人:凡事,全则半,半则全,欲求十全十美反而不及。无为而为,反倒有益,退一步海阔天空,曲则全,枉则直。
2、潘壶
潘仕成,字德畬,清道光广东番禺人。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紫砂壶称为“潘壶”。所有正宗潘壶均应是朱泥小紫砂壶,一般是三款:高潘、矮潘、中潘。
3、西施壶
西施壶的首创者为徐友泉,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4、石瓢壶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5、仿古壶
紫砂仿古壶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
6、井栏壶
井栏壶的造型源于井栏,一般分为高井栏、低井栏和方井栏。井栏壶寓意深井有如文山书海,知识有如井水,取之不竭,告诫人们知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只有不断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7、掇球壶
掇球壶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
8、秦权壶
秦权-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不得而知。最早秦权壶采用的是环耳形把手,后来不知何人所为,改成了龙形把手。
9、掇只壶
紫砂掇只壶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10、茄段壶
紫砂茄段壶的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壶面充分表现出紫砂的种种优越属性,色泽暗淡沉朴,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温润。
11、水平壶
以惠孟臣水平壶最著名,在广东福建盛行工夫茶时,壶内要放很多茶叶,仅用开水冲泡,茶汁出不来,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的外面,使茶壶浮在热水中,才能使茶汁泡出来,所以制作工艺必须精致,壶嘴和壶把的用泥必须绝对相等,壶漂浮在水面时壶仍保持水平而不倾倒,这就是水平壶名称的由来。
12、虚扁壶
此壶自明末即有,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3、笑樱壶
紫砂笑樱壶发自明代,型制沉重扎实,有种绝不妥协的硬汉风格,有行家以激昂之态,其冲茗特性:冷酷的外表,蕴藏着火热的心,冲茗热情豪放,醇厚而韵强,香甘温甜,明快果决,壶中英雄也!
14、德钟壶
此壶型为钟,德是修辞,最具代表的作品便是邵大亨的德钟壶: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壶盖内有“大亨”楷书瓜子形印。
15、龙蛋壶
紫砂龙蛋壶的造型取于蛋型,在东方文化中,龙又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吉祥图腾,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这个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
16、周盘壶
曼生喜好夜读,每每捧卷至深夜,间或倦怠,品茶以缓之,闭目静思:十年寒窗无人晓,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其中艰辛唯有自己能够体味,更何况为官处世为自保,有时不免强己所难……思之不免惆怅,起身信步,恰见置于小桌之罗盘,随手拨弄,见其勺柄经由其转,却始终如一,指向一方。曼生感叹,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也,遂以罗盘为原型,绘壶以省之,名曰周盘。
17、柱础壶
紫砂柱础壶是曼生设计的壶款之一,其造型稳重而大方,这也是因为其造型来源于古代使用十分普遍的柱础。柱础,是用来承受房屋立柱压力的一块垫基石。
18、华颖壶
紫砂华颖壶乃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在古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为招展的花意。
19、文旦壶
紫砂文旦壶中的“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
20、容天壶
紫砂容天壶取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此壶的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21、瓦当壶
紫砂瓦当壶为仿汉代瓦当式样,造型独特,一般壶体呈瓦当状,造型以几何线条为主,成型规范有致,线条流畅准确,壶身多有铭文。最著名的为陈曼生的瓦当壶,做工挺刮,壶体正面刻行书"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曼生铭"。
22、合欢壶
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拥此壶而品茗,必逢喜悦之事。
23、汉铎壶
汉铎,即汉朝之铎。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被世人称赞为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一位的梅调鼎,有其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此壶壶身由正楷“汉铎”二字,下刻行书“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
24、洋桶壶
在创制以来清末明初,紫砂洋桶壶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是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25、匏尊壶
说文》:从包从瓠。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葫芦,一种圆大而扁的葫芦,即匏瓜。匏尊:以干匏制成的酒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黄州生活和匏尊的命运,何其相似?匏瓜,瓜不供食仅于做水瓢,由此引喻人不受重用,不得出仕,或久任微职,不得升迁。
26、思亭壶
早期的紫砂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思亭壶式以其俊秀高雅,留名于朱泥陶史。
27、扁腹壶
紫砂扁腹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顾景舟扁腹壶理趣兼得,当属上乘无疑。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宜泡绿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壶把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趣,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若俯视,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
28、汉瓦壶
“秦砖汉瓦”至今仍使人们被它所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感到惊讶和钦佩,于无声处听惊雷,而紫砂汉瓦壶就是根据汉瓦的造型设计。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
29、葫芦壶
紫砂葫芦壶乃陈曼生、杨彭年两人默契配合所制之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壶腹阴刻行书铭文:为惠施,为张苍,取满腹,无湖江。署“曼生铭”。把梢下有“彭年”方印,壶底钤“阿曼陀室”方印。
30、大彬提梁
紫砂大彬提梁壶高20.5厘米,口径9.4厘米的大彬提梁实在是一把大壶,可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尚属小物。时大彬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器型上“改大为小”,“改俗为雅”,奠定了紫砂壶基本的审美倾向。
31、鹧鸪提梁
鹧鸪提梁壶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见棱见方的三柱高提梁,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着的鸟儿的头部,原创者顾景舟大师为其命名“鹧鸪提梁壶”。因鹧鸪这种鸟的叫声听起来象是“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多在忆悼哀思时选用鹧鸪做词牌。在“鹧鸪提梁壶”的底上,顾景舟先生留下了这样的刻款: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
32、美人肩壶
紫砂美人肩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