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年,唐代杨晔 《膳夫经手录》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后进入长安,直至宫廷。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文中的渠江即现安化渠江镇,资水在此地的支流亦名渠江。
▲ 安化黑毛茶制作工艺流程,依次为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但在民间,“渠江薄片”则名为“张良薄片”,相传为汉代名臣张良在安化渠江修道时初创,从汉代起便成为地方官员向朝廷进贡之物,而得“渠江皇家薄片”之名。 可以确定的是,在唐代湖南安化便已有“渠江薄片”生产,在当地还有些名气,而这种茶色泽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泽,也就说明当时就有黑茶生产。 宋代以前,安化的茶树多为野生,到了宋代,在资江边上出现了大量茶场,还有“专官戍守”。朝廷就派专门的军队到安化收茶,再押运至西北,换成战马,这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商军”。
元明以后,安化开始大规模的人工种植茶:“深山穷峪,无不种茶。居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 黑茶作为正式称呼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16世纪初。据明嘉靖三年(1524) 御史陈讲疏记载:“商茶低仍,悉征黑茶,产地有限……”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康熙年间的《湖广通志》载“长沙府出茶,名安化茶”,则是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安化茶”一词。 安化黑茶问世后,西北茶商重点转入安化采购茶叶。据说,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就是因私贩湖茶被皇帝杀了头。不仅如此,由于安化黑茶滋味浓厚醇和,而且量多价廉,深受西藏喇嘛的喜爱。以至于西藏喇嘛朝贡回藏时,拒绝朝廷所拨四川乌茶作为赏赐,而绕道湖广收买安化黑茶,这在当时是非法的。私茶业兴起,直接影响了明代边境的茶马交易,乃至引发了一场战争。
1572年,明首辅张居正即以万历皇帝的名义向全国发出一份诏书,下令关闭边境贸易。当时的茶叶贸易是由官方垄断的,但由于官方所制定的交易价格太高,导致民间包括黑茶在内的私茶兴起。黑茶产量多,质量也更好,这对官茶贸易冲击颇大。张居正发出的诏书就是旨在打击民间走私。 明王朝的本意是希望在关闭边贸茶市的同时严查贩茶私商、惩办违法官员,然而这些严厉的措施,却直接导致边贸茶叶供给完全被断绝。 一时之间,北方的蒙古及女真各部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中,纷纷上书要求明王朝取消诏书内容,重开边境茶叶贸易。 在此期间,各部族也曾进行和平解决贸易问题的努力:建州女真首领王兀堂,向明朝辽东巡抚张学颜提出,只要能开放清河(中原边境军事要塞)茶马互市,他情愿“请得纳为质子”。但他的这个要求被断然拒绝,其他部落领袖向明朝提出互市贸易的请求则更不用提。 一场茶叶引发的“清河堡战争”最终爆发,3年的血战让当时的茶叶贸易几乎回到了原点。后来,随着明王朝宣布重开茶市,蒙古和女真各部的斗志被彻底瓦解,硝烟散尽后的清河堡再次成为茶马边贸重镇。 17世纪前期,四川边茶主要销康藏一带,西北边销茶逐渐由安化黑茶取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公然争吵,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 至此,安化黑茶终于成为官茶。不过,清代乾隆以后,“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上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