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君:
一个不懂得尊重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
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它体现着当今一代中国人文明的自觉,
也是一种自觉的文明。
我们的文化虽然不是人类共有的,
却是人类共享的。
我们在保护自己文明的同时,
也在为人类保护一份
巨大的、珍贵的、不可替代的财富。
01
博览万物 传承历史
1832年,法国作家雨果
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中,呼吁要:
“为名胜古迹制定一项法律。
为艺术立法,为法兰西的民族性立法,
为怀念立法,为大教堂立法,
为人类智慧最伟大的作品立法,
为我们父辈集体的成果立法,
为被毁坏后无法弥补的事物立法,
为一个国家前途之外最神圣的东西立法……”
而雨果所在的法国,也成为
文化遗产日最早发起的国家。
02
尊重传统 时代共进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通知,
决定从 2006 年起,每年6月的
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这个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群众呼吁多年的遗产日,
以“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标志,
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今年我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
“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反映了文物见证时代风华、文物展现时代风采、
文物滋养时代生活、文物助力时代发展的丰富内涵。
03
亲近遗产 共续华章
一部《梦华录》成为“王炸”。
不仅频频上热搜,豆瓣分数也一路飙升至8.8分。
《梦华录》根据关汉卿元杂剧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
“神仙姐姐”刘亦菲时隔16年再度出演古装剧,
依旧美得动人心魄。
这次仙女下凡,变成茶铺老板赵盼儿,
对宋代“点茶”进行了呈现。
剧中对“碾茶、热盏、击拂、水痕”
这些传统工艺一一呈现。
据了解,剧组在筹备期间专门
请来了“非遗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
给全剧组讲课,希望借赵盼儿之手
展示中国传统非遗“茶百戏”的韵味。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
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下汤运匕”,
即汤瓶注汤或用茶匙加水,
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
不同于咖啡拉花等采用不同颜色叠加的方法。
点茶技艺传承人韩喆明说:
“点茶类似于咖啡上的奶盖,
只是它是由茶做的,而不是由奶做的。”
我们原以为中国茶道博大精深,
如阳春白雪高高在上。
可实际上,它又如此市井又亲民。
就如遥远岁月里的诗歌一般,
带着真情实感,
又深深扎根于你我脚下的这块土地。
04
技艺传承 民族瑰宝
云南民族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
最集中的收藏展示场所,
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
民族类博物馆和亚洲知名博物馆。
里面展览着,
来自天韵古茶制作的普洱贡茶技艺作品,
百年号级茶《天韵号易武古树圆茶》,
民族普洱茶《葫芦谷》各一套。
这是中国制茶能手李先国先生,
不断查阅历史依据,
借鉴“号级茶”古老配方,
多次拼配调制出的天韵古茶首款“号级茶”。
作为天韵古茶首款号级茶,
以百年号级贡茶为标杆,传承古法,
打造可收藏、可传承、可纪念的标杆茶叶。
复刻经典,血脉纯正。
同时,作为“百年号级茶、民族普洱茶”的代表,
被选为云南民族博物馆的收藏茶,
足以彰显其尊贵的身份和优异的品质。
我们的“传统”有世代的传承,
有岁月的记忆,但厚重,不代表沉重。
唯有记得昨日的来处,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那些从记忆深处走来的文化遗产,
正以一种新的方式重返国人的日常生活。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和参与者。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乏美,
缺乏的是被看见,和被传承。
“不知旧物,则不可言新。”
中国当代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来自传承,来自创新,
唯有二者的结合,
蕴含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形成以我为主的中国化元素的叙事方式,
才能给我们真正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