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眨眼间,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季早已过半,茶人的脚步也随着岩茶的制作,逐渐加快了节奏,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春茶交响曲。
2022年06月22日,《人民日报》视觉整版聚焦云南省普洱市有机茶园,报道了《一片茶叶的旅程(新时代画卷)》,全文如下:
山谷披翠,绿波层层,白云舒卷。站在云南省普洱市的茶园里,除了心旷神怡,还多了几分怀古幽思:这里曾是清代普洱府所在地,茶马古道通达八方,茶叶或“茶马互市”流转各地,或顺流而下到达南洋。
普洱思茅区祖祥有机茶园。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 摄
形如圆月味最酽,竹箬包裹的一筒“七子饼茶”里,既有千年历史烟云,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到如今绵延不绝,新韵迭出。这一片神奇的叶子,惠泽民生。
村民正在采摘春茶。饶雪松 摄(影像中国)
这是一杯古茶。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唐代樊绰《蛮书》言,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普洱茶蒸压后,造型有饼茶有团茶,还保留着宋朝制茶“龙团凤饼”的习俗。
普洱思茅区云盘山茶园的茶农正在晾晒春茶。卢磊 摄(影像中国)
云南的莽莽群山里,仍有许多百年以上古茶树。云南现有古茶树91万亩,约5400万株,是全世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古茶树都是乔木,以播种茶籽的有性繁殖方式生长,置身与森林混生、融为一体的古茶园,体验古法农业智慧,耳畔清亮的茶歌在山林荡漾回响。
工人用笋壳包装普洱茶七子饼。邵鸿雁 摄(影像中国)
一杯古树普洱茶,从采到制乃至品饮,都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因为山间乔木发芽较晚,普洱茶并不追求清明前采摘;采摘芽叶也不以嫩或形为贵,留足茶梗滋味更加醇厚。采回摊晾,待茶叶走水变得柔软,大铁锅已经烧热。柴火烧得多旺,均匀翻炒多久,出锅后揉捻轻重多少,全在于看茶做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且慢,普洱茶不像绿茶被“炒熟”,而是保持生意,揉捻后经明亮的高原阳光晒干,留待岁月慢慢转化,凭造化之功越陈越香。待进一步渥堆发酵,变成温润醇和的普洱熟茶,里面则包含着微生物菌群的作用。
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 摄
品饮普洱茶也是仪式感十足。拿出一饼茶赏其饼形是否周正,闻其香气是否纯净无杂,然后用茶针适量撬取,温杯烫盏,煮水烹茶。云南气候地理多样,不同风土带来不同风味,加上手工制茶各有擅场,再加之年份和仓储环境不同,造就了普洱茶千变万化的滋味口感。茶可独饮可友聚,拿起放下之间,品人生哲理,味岁月悠悠,聊人间万象。
历史走到今天,古韵悠悠的普洱茶也开枝散叶,生发新意。从追求高产茶园,到如今进行生态有机改造,让茶更健康;通过科技攻关、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让普洱茶产品更加多元;从喝茶到爱上茶园,茶乡云南邀请世界茶友来游茶山、品茶宴、赏茶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