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素(Catechin),又名儿茶酚、儿茶精(Caredhieacid),是组成茶多酚的一类主要的物质成分,占茶多酚的70%左右,有苦涩味,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茶叶中最重要的功能物质和呈味物质,自从在茶叶中发现以来,它一直是茶科学的研究重点。
为什么儿茶素叫儿茶素呢?这得从一种和茶叶没有什么关系的植物“儿茶树”说起。
儿茶树是落叶小乔木,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等国家,植物学分类属于豆科、相思树属、儿茶科,拉丁名为Acacia catechu
据说儿茶树的药用价值最早是印度发现的,我国从十六世纪初从印度引种后,一直把它当作中药材使用:从它的去皮树枝和主杆可以煎熬制成膏,因常用于治疗小孩子的一些疾病,所以把这种膏药叫儿茶或孩儿茶。
1821年,德国化学家伦格(Runge)从儿茶树中提取出一种新的化学物质,1832年,按照儿茶树的学名Acacia catechu,该物质被命名为catechin(儿茶素),后来的深入研究发现,这是一类多酚类物质,因此又称之为儿茶酚。
1903年,柏罗克忒(H.R.Prokter)开始进行茶叶的儿茶酚类研究,1926年,日本辻村博士从茶叶中分离出L-表儿茶素,随着更多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又从茶叶中分离出了更多类型的儿茶素。
儿茶素广泛存在于茶树等多种植物中,名称来源于儿茶树。
从植物学分类角度来说,儿茶树是豆科、相思树属、儿茶种,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茶种,二者虽然没有亲缘关系,但却缘份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