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之风兴起于唐代,是饮茶文化中的一笔重彩。长久以来,泡茶和煮茶的利弊,一直是人们竞相谈论的话题。
其实无论泡茶还是煮茶,只要掌握了科学正确的方法,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就已经达到了我们喝茶的目的。
日常中煮茶与泡茶最为常用,哪个难度悉数高更不好掌握呢?
煮茶
茶的饮用是从食用和药用延伸而来,因为茶作为食物要加入姜、桔皮、薄荷等熬成汤汁饮用,所以最开始的饮茶方式应该是煮。到了汉魏六朝时期,人们开始加冷水或者热水,煮至沸腾后饮用。
煮茶的方式在现代也被广泛应用,老白茶、老茶头、老熟茶、黑茶等老茶都可以用来煮,口感温润醇厚。煮茶的形式不限,简单方便,围炉煮茶,也是一件极风雅之事。
而煮茶和泡茶一样,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水温,对于泡过的老茶,再进行煮制时适合用温水,用冷水煮出来的茶汤味道会大打折扣;对于没有泡过的茶,先洗茶叶,再加冷水煮,更容易将茶煮开。
其次是茶具,煮茶的茶具一定要干净,且煮茶壶不可太小,否则容易因水量少而产生困扰。煮茶时茶叶和水的比例要适宜,茶叶不可太多,因为要高温久煮,要时刻注意茶汤的平均。
泡茶
明太祖朱元璋罢贡团饼茶,促进了散茶的普及,到明朝中叶,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泡茶发逐渐流行。
明朝流行壶泡茶,等水烧开之后,倒入壶中去除冷气。投茶分为上中下三种投法,先汤后茶为上投法,先茶后汤是下投法,放一半汤后下茶再注水是中投。一般,一壶常配四只茶杯,一壶茶,最多每杯倒2-3次。
后来还有撮泡法,简单理解就是拿一撮茶直接投入茶盏,然后加入沸水冲泡即可品饮。
明代流行的泡茶道和现代家庭、餐馆、酒楼泡茶方式最为接近,这种方法非常方便实用,一看就会。不过其中技巧也非常多,比如从水到器皿到温度也很讲究,自有爱茶之人慢慢钻研。
茶叶中含有有益身体的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养分物资。这些养分物资能析出多少,与冲泡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通常外形颗粒越大的茶叶,析出的速度越慢;颗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茶叶一般在5-6泡后有益成分析出得差不多,茶汤的香气逐渐低沉,滋味淡薄,但茶叶中苦涩成分也将逐步析出,后面的口感相对就弱了,怎样控制水温、投茶量、冲泡时间等,还要具体看泡什么茶。
泡茶、煮茶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茶,或泡,或煮,有慰口舌,熨帖身心即可。
来源:紫砂壶百科全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