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地,
上者生烂石,
中者生砾壤,
下者生黄土。
——《茶经》·陆羽
在我们四川,很多人都是喝绿茶的,而我们绿茶通常推崇高山绿茶。意思是海拔越高的绿茶品质越好,比如峨眉山、蒙顶山的绿茶都是家喻户晓的绿茶产地。而且海拔上千米与不上千米的茶有明显的口感差异。但如果要把这个观念带到云南,那就错的有点离谱了。
之前我们讲过云南茶叶有三大产区: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其中临沧部分地区和普洱局部都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茶叶,比如临沧云县和普洱无量山。但这些高海拔地区的茶叶在云南知名山头里却很难排上名次。最颠覆我们思维的是被誉为茶中贵妃的昔归海拔只有800米左右。但同样是临沧好茶的冰岛海拔又在1700米左右,可见好茶与海拔在云南很难产生直接的关联。
我们把眼光移到云南人最喜欢的老班章和易武片区。老班章海拔在1800米左右,易武海拔在1300米左右,似乎也找不到好茶与海拔的直接关系。不过在这两个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越往高海拔走茶叶越好,当然也越贵。
比如老班章属于布朗山,上山要经过的第一个寨子叫贺开,有很多几百年的大古树,但茶叶口感一般,个人感觉新茶入口总有一种怪味,所以价格也不高。往上走最接近班章的就是班盆,生态环境更好,也有很多古茶树,新茶微苦而鲜爽,生津回甘持久,茶汤饱满,真是好茶。但当你往上走到了班章,一口下去,苦、涩、浓、酽、香同时激荡,大约几秒后开始回甘生津,口吐兰香,口腔维度不断升挡,如刚刚刷牙般清爽,你又觉得真是越高越香啊。
所以,云南好茶跟环境的关系还真是一言难尽,毫无规律。于是我们把陆羽老人家的名言又搬出来去套。《茶经》有云:“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按《茶经》的说法就是好茶主要看土壤,按这个说法还真是基本正确。比如倚邦很多地块就是烂石,其茶高香,古为六大茶山之首。但老班章的土壤就比较复杂了,表层有部分砾壤,即砂石土,往下有红土,且结构复杂多变。黄土出好茶的还真是少见。因此,陆羽的《茶经》的确是总结到位,非常接地气。
总之,在云南要找到好茶,除了名山出好茶之外。还要学会看海拔、观日照、分土壤、选地块、择树龄等等。经常有朋友说,同样是老班章,为什么我买的就没有你们的好喝,古树茶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虽在同一山头,但光照、土壤不同的情况下历经风雨,肯定口感会有差别。我们很难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每一块地的风格差异,只能从口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好茶一定口感、体感俱佳,这是基本常识,也是普世价值。大自然鬼斧神工,我们也只能在“道法自然”中去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