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胖有些掉进坑里,原本就是主持人,原本就是读书会,结果整成了创业人及中年人的焦虑大会。让文化人去解读商业的逻辑,这原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太大,各种错误成为潮流,都可以成功。
我观察了一下,喜欢罗胖的群体,一个是创业群体,一个是有钱人,只不过,这两个群体都有一个共通的思维,就是“打工思维”。
我把所有的群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老板,一种是打工。这是指思维,与具体的身份无关。你的屁股决定意识,你坐在什么位置,你看的就是什么,你们的喜好也都一样。
不是说文化人就不能指导商业,而是文化人只能是让自己成为商业,而且也会成功,罗胖不就很成功吗,茶行业的文化人不都是一样吗。
一个友人多年未见,原本是一个踏实低调的人,现在却一副夸夸其谈姿态,饭席间,问得原来认识了一个茶作家,作家就是高调之人,处得久了,就相互有了沾染。我打击他,第一,别人有名,与你无关,第二,作家怎么可能指导你营销?第三,高调也好,低调也好,都是要有底气,你的底气在哪里,他的底气在哪里?
商业是一种实战,实战就是经验,或者是经验的演变,未知的没有经验的,就得苦干蛮干,所有的商业逻辑都是如此,问谁也一样。
问文化人的结果,只能是一头雾水。他自己都不知道明天的公号广告费问谁要,怎么知道你的茶谁要?再则,只问宣传,不问口碑,你自己是茶是要美誉度呢,还是所谓的知名度呢。夸张一点说,谁会让秦桧去证明自己的忠诚呢。
我在茶区转,有开茶厂的,大的、中的、小的都有,问我怎么看明年的趋势。其实我答不出,答不出总要装模作样去分析,其实不是更有问题?
大伙不这样看,一味追问,我说形势一片大好,那是忽悠,我说一片黑暗,那是现实,说了等于没说。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给了很多朋友一个建议,重优势轻劣势。你个人的优势在哪里,你企业的优势在哪里,你团队的优势在哪里。成功靠优势,失败才靠劣势。
这段话仍然比较空,其实不空。
所有的“势”建立的基础是现实,现实的社会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之前接受信息是依靠一块“屏”,电视,现在则是依靠无数的“屏”,手机。
信息源变了,一切皆变。
因为信息透明化来了,碎片化来了,这个结果是,分众的时代来了。这个变化意味着,你之前所有的优势,在今天则可能变成了一个劣势。举个例子,之前的昆明、芳村是分销的重点,现在的信息源一变,物流链一变,优势就变化为勐海了,甚至变化到山头了。
分众概念是很早就出现的一个概念,只是茶行业没有注意,直到今天,大家想的还是用10个人去忽悠一个人的卖茶办法,这样的营销线路很长,完全与今天的互联网化相违背,这不是逆社会么?
举个例子,之前大家说“口碑宣传”,是指口口宣传,这样的传播速度很慢,但是,现在互联网也提“口碑宣传”,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如果你的茶在每个微信朋友圈分享,这不就是口碑宣传吗,这样的速度是不是很快呢?
此口与彼口,传播的工具不同了。
但是,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口碑”!
大家重视了宣传,而忽略了本质。大家都想和我合作,我说好啊,问题还是在于你的茶,他的茶,大家撕开包装一调换,你能知道谁是谁吗?
个性化、分众化、品牌化,说得复杂,核心不就在这里吗。
我们去宣传一堆河滩上随手可捡起的石头又有任何意义,宣传面越大,质疑越多。我们今天都在说老茶的问题,但是,老茶是有个性的,有独特口味的,我们喝88青、红印、号级茶,抛开年份的巨大争议,单就口味而言,茶客是能分辨的,这就是老茶打而不灭的原因。只是很多人把打假与口味的好坏批评混为一谈了。
谈到从炒茶市场到品饮市场的转变,大家想到的就是“快销”,就是袋泡茶,且不论这种营销的单向思维的问题,仅仅看实例,08年09年,大益、老同志、龙润等等企业都出过袋泡、茶粉一类快销的产品,结果都不成功。
换个思维想,有人存你厂家的茶100件,这是多快销?
快销不快销,与产品形态的变化关系并不大,甚至就没有关系,这是产品、渠道、价格、促销一个系统的变化。
只是围绕一个点去做文章,与古人卖茶又有何不同?
当然,一个现实的环境是,云南是产区,缺乏资本投资的商业氛围,很多人做事,仍然是苦力挣钱的原始积累方式。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大家思考的路径太整齐划一了,这就形成了一个现实,大家都只说自己的茶好,别人的不好。
因为大家都只在这个坑里,出不去。
我要来如此卖茶,我也会如此。
在阴影久了,我们都会成为阴影的一部分。
记得多年前,看到过一则佛教故事。二和尚过河,一老一少,临河,来一娇艳妇女,不愿湿水过河,求助和尚,小和尚想背,碍于戒律,一旁老和尚背着妇女就趟过了河。良久,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不是清规么?老和尚回答:
我早就放下了,你还没有放下?
放下,不放下,说的是一个思维转换的问题。茶行业问题众多,如果你细心想,把所有的问题都放下了,还有问题吗?
营销流程复杂,有时候也特别简单。
很多人并不去总结市场,为什么老班章好卖,冰岛茶好卖,而且,山上的茶农卖空了,你的茶堆在仓库呢?老班章霸道,冰岛茶柔甜,这不就是最大的“特征”吗,这个特征是一个行业共同的,共通的,一旦包装成你自己的,这些共通的、共同的,则成了对手!这个道理想明白了吗。
大家都说普洱茶缺乏信任,山头茶、老茶、古树茶都是如此。信任当然是问题,但是,你得去改变信任的链条啊。茶农好卖,不就是因为云南茶山、云南生态创造了一个天然的营销大场景吗?
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场景化营销。这不就是所谓的场景化营销吗?新营销、新理念有这么复杂吗?
所有新名词、新概念都需要一个新的商业环境,比如,大家现在说“高兴”这个古老的词汇,都这样说了:哇塞,宝宝今天好嗨啊。如果换一个场景,一个懊糟的老头子说:哇塞,宝宝今天好嗨啊。
同样的话,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说出来,你会不会想吐?
编者注:吴疆,作家,茶文化学者。写作《普洱茶营销》、《普洱茶营销--七子饼鉴茶实录》、《吴疆说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