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收藏的人必备的工具是放大镜,三五倍的不行,起码要五十倍以上的,
带电光源可调节焦距的才能适用。
在放大镜下要看什么呢?
放大镜观察瓷器一误:看“热闹”
只认为放大后很好看。
有人看到许多气泡,小小的、密密的,或是大大的、亮亮的,为什么?
搞不明白。
还有人把气泡分成“活气泡”和“死气泡”,
这种分法是一种想象,气泡已经固定在釉下,只是釉这种固体物质形成的一个空壳。
怎么个死法?怎么个活法?
只能说有完整的与破裂的之分。
而完整与破裂又跟气泡的位置有关。
处在釉裂纹上的气泡就算是新烧出来的瓷器也是破裂的,处在釉层深处又不在裂纹上的气泡,只能一直保持完整的形状。
就算破裂气泡的污染程度也是跟环境最有关系,泡在泥水里一年也比馆藏百年被污染厉害的多,不然那些造假的是如何制作?
气泡有大有小,这是正常的,釉层厚气泡大,釉层薄气泡小。
例如釉层仅一毫米厚,气泡的直径只可能在0.6毫米以下,否则冲破釉层变成一个小针眼。
气泡大小是由釉层决定的,不决定真品仿品,看这个意义不大。
放大镜观察瓷器一:气泡是关键
唐宋古瓷基本上看不见气泡,因为那时的工艺不同,都很难发现它有气泡在釉里。
而元明清到现在的瓷都有很多气泡。
显然这是一个分界点。
现代青花瓷气泡
当然宋以后的瓷在特种釉的下面也可有不见气泡的,但绝大多数均有气泡。
气泡只分有无,不分多少,也不论大小,这才有观察价值。
最后的结论是:但决不可仅凭一条“没有气泡”就反证它是唐宋古瓷。
都应全面分析才能下结论,而否定则只需一条,不符合即可否定。
放大镜观察瓷器二:看吃土
有人不用放大镜也能直视有没有土。
尤其是表面粘的土很多,许多开片的小缝里也有土,即为“吃土”,吃土便可定为“老货”。
这种断定太表面化了,是错误的。
放大镜观察瓷器二正:吃土不吃土决不可看表面
表面的土可以洗去、擦干净,如果表面的土粘得牢、擦不去这更是人工造的,不可信。
真吃土不在表层,是进入胎骨和釉下,它通过微孔沁入釉层,成为点状的“土斑”。
土斑很小用眼直接看不到,必须在放大镜下才可见“土斑”。
有的瓷器入土时间长,在土内恒温下并不开片,要出土后才会开片,
所以真品吃土在不开片的地方,而开片的小缝内并没有土吃进去。
这就更证明是自然“吃土”而不是人工做作,当然是老货。
放大镜观察瓷器三:看青花上的铁斑
一般认为有黑色小点即为铁斑,铁斑多证明是进口青花料,即为真品。
可人工做作的黑色斑点很易显眼,但人工黑斑是浮在青花上,形状是滴珠状,周边圆滑,这不是在原料中自然形成,初学者易把仿品当真品。
元代青花
元青花上的铁锈斑
正确地看铁斑要先分瓷器是什么时期的?
元代和明早期、中期的青花有铁斑,而明后期、清代和现代的青花没有铁斑。
铁斑是不规则形状,边缘呈齿状,表面下凹,上浮一层银色金属光的物质,这才是真正的铁斑。
真品有真的铁斑,仿品有仿的铁斑,显然不同。
现代青花瓷贴锈斑
放大镜观察瓷器四:上浮与下沉是区别真仿青花
老品由于工艺上不同,则青花入骨,仿品青花上浮、不得入骨,差别很明显。
在放大镜下看,可见青花上布满一层白釉,全是许多气泡(白而明亮)盖在青花上,这是真正的青花老货。
而仿品青花上层基本看不到白色气泡,只看到一片蓝色和杂质,
或白色结晶点,这是目前造假者还做不到的地方。
元青花
现代仿元青花
放大镜观察瓷器五:看色釉画法
彩瓷有一种印刷绘制品,工艺极精,和真的几乎一样。
凭肉眼不好区分,用放大镜一看便可见仿品的点状色彩组成,色浓的则点密集,色淡的则点稀疏,这叫印刷贴花彩绘。
而真品是手工画法,用笔一笔一笔画成,每处可见笔的涂迹。
在字画中也可用放大镜区别印刷的和手工的作画不同之处。
现代贴花瓷,局部
放大镜观察瓷器六:看彩料色彩
真正的彩画其色彩在瓷上表现与仿品大有差别,不仅颜色有异,光彩也相差很大。
真品色艳、明快,仿品色暗淡、不鲜明,尤其在绿色(嫩绿)、兰色和黄色釉中,
真品大多有光彩、玻璃质感,且开细片,而仿品很少见有开片的。
现代仿珐琅彩釉虽有玻璃光泽但不见开片。
放大镜观察瓷器七:看开片纹
开片是自然的,时间长了(几百年)才出现开片。
一般认为凡开片就是老货,殊不知人工开片很好做,仿造者首先就做假开片。
但开片不一定是老货,不开片不一定是仿品,清代的很少有开片。
有些开片不用放大镜也能看到。
而通过放大镜要看的除了开片之外,还可看到开片的特点。
如唐三彩有极细的开片,很细很细,同时它开片是往上翘的特点,
还可见到有反锡的白色物,很大一片一片的白色膜,有时还有腐蚀点。
这都是唐三彩的特点,如果这些条件都有则证明是真三彩。
宋汝窑开片
宋官窑开片
宋哥窑开片
现代仿哥窑开片
现代仿官窑开片
(图文来源瓷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