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中秋放假,少不了茶。
有了月饼这一现成的茶点,旁边怎能不配上两杯茶解腻?
泡茶时,不少人习惯随意发挥。
找出装着茶叶的密封袋后,直接扯开。
也不管有没有洗手,也顾不得手上还沾有月饼的甜腻味道。
随手抓出一把干茶后,立刻放入盖碗里。
注入沸水,稍加浸泡,倒出茶汤,畅快品尝。
将“随手抓”的泡茶过程用慢镜头来讲解,有不少地方值得多留心。
为避免袋内的茶叶受潮串味,没洗手,没擦干就直接抓茶,有不卫生之嫌。
再说,随手抓茶份量难以精准把握,多了易浓,少了味淡,还是用克秤称重为好。
最后,取茶结束后,当务之急并非是立马泡茶。
而是先将敞开袋口的包装,及时密封收纳。
原样密封,及时封口,方能堵住水汽趁机侵入的风险。
密封袋内的茶叶,更能维系自身的良好风味,不易跑气。
密封袋存茶看似简单,但这5点细节一旦疏忽大意,也会带来不少糟心事。
《2》
一、及时密封。
前段有人提问:“茶叶圈子里是不是有这样的潜规则,罐装茶叶往往上层是好货,但底下却是放次品?”
何出此言?这种故意掺假的恶意行为,绝非圈内主流。
密封袋装茶也好,铁罐包装的茶叶也罢,完整一袋茶喝到最后,发现越喝下去,茶味效果越不理想。
香气变弱,茶味变薄,整体品质日薄西山。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无非这三点。
剩余底部的茶叶偏碎;每次取茶没能及时密封,茶叶跑气;存放不当会导致变质。
所以才会出现一前一后,“判若两茶”的状况。
针对这点,每次取茶时动作要尽量轻柔,避免将茶叶压碎,将大量碎茶剩底。
另外,取茶之后,要及时密封。
千万别等到茶过三巡,喝到最后要收拾整理时,才想起茶叶罐还没密封。
到那时,为时晚矣。
铁罐装的茶取茶过后,及时夹紧/绑紧内袋,合盖密封。
密封拉链袋装的茶叶,扯开袋子取茶后,要牢牢捏紧袋口。
捏紧拉链条时千万别马虎大意,最好反复捏两遍,最后再轻轻扒拉,确保没有崩开的小缝隙,方才稳妥。
二、及时喝完。
密封拉链袋包装,达不到长期存茶效果。
日常临时存茶,存放三五个月,尚且无妨。
长期藏茶,比如储存老白茶、老普洱等,可得三思后行。
密封袋的密封、密闭属性有限,达不到长期存茶要求。
对白茶来说,长时间储存,用三层包装密封更加妥当。
最外箱,选5层瓦楞纸厚的纸箱。
里外两层,选食品级、无异味的塑料袋和铝袋。
将茶叶装入铝袋后,轻轻抖动减少袋内空隙,绑紧袋口。
套入一层塑料袋,重复上面的操作。
最后将纸箱四周缝隙用胶布封上,确保“有缝必封”。
层层严实密封守护下,长期存茶更加保险可靠。
反观密封袋存茶,它的防潮密封属性一般,常被设计成四边形。
一方留有开口,加上了塑料拉链条密封。
但这层拉链条,虽说方便取茶(一扯就能打开),但时间久了容易老化。
橡胶塑料老化后,弹性会下降,即便捏紧后也容易崩出缝隙。
平日多次取茶过后,捏紧又再次合上,反复多次,周而复始。
时间长了,密封条也会产生磨损、损耗。
所以,用密封袋存茶,要趁早及时喝。
短短数月内喝完,更能避免茶叶跑气浪费。
三、茶叶不混放,不重复使用。
不同的茶,香气不同,小脾气也不尽相同。
存茶时,最好让它们保存独立单间待遇,不要随意混放。
将烟小种和桐木野茶混合在一块。
两款不同风味的红茶,容易受到彼此的气息干扰,导致串味。
将今年的春寿眉和去年的秋白露混放。
春茶的清新清雅花香,秋茶的甜美饱满花香,显然会发生碰撞,喝茶时难以喝到它们的纯料滋味。
用密封袋存茶,一茶一袋很有必要。
一茶一袋,分门别类,独立存茶,才能一劳永逸解决串味问题。
不过,也有茶友提过一个细节问题。
买茶叶时,商家经常会赠送不少分装密封袋。等到茶叶喝完后,能剩下不少袋子。
这些刚用不久的密封袋,模样还保留着七、八成新,谈不上密封条老化磨损。
“要是将它们扔掉,不再使用,未免太不环保。但再用来存茶的话,会不会串味啊?”
这得看具体情况。
大多数时候,考虑到串味影响,密封袋不建议重复多次使用。
再说,即便要二次利用,也要检查袋口有无缺损。
并且,提前打开袋子透气,散散此前余留的茶香。
再去分装其它茶叶时,才能避免串味的尴尬。
四、适量分装茶叶。
前文已经提了,密封袋只适合短期临时包装。
当你按箱成斤买入白茶后,建议用三层包装密封。
又或者,收到严格按照三层包装密封打包的白茶时,建议原箱储存,别轻易拆掉纸箱、塑料袋等包装搭配。
平日想喝茶时,可从大箱内分装适量干茶。
分装出来的白茶,放入密封袋后,平日取茶更加方便。
大箱封存用于收藏,密封袋分装用于日常饮用。
既能避免频繁开箱,降低好茶跑气变味风险,又能方便平日喝茶,一举三得。
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能弱化风险。
但需要注意,用密封袋封装白茶时,千万要适量。
至于何为“适量”?就得看个人喝茶频率与喝茶习惯了。
如果平日茶叶不缺,经常是好几种茶轮流换着喝。
那没必要一下子用密封袋分装半斤、一斤的茶叶。
取出二、三两干茶,确保一两个月左右自己能喝完,足矣!
五、不用塑料密封袋。
之前在整理柜子时,翻出几袋茶样,那是用塑料密封袋包装的红茶。
打开后,往里一闻,干茶气息杂乱。
很显然,这些茶统统存坏变味。
究其变质原因,塑料密封袋脱不了干系。
存茶讲究避光,而透明的塑料袋,没有任何避光遮光功能。
选密封袋,还是选材质厚实、不易扯破,避光遮光的为好。
另外,这种薄薄的老式塑料密封袋,档次不高。
茶叶包装店里,仅需特别低的价格,就能买来一大叠。
但这种便宜的塑料密封袋,质量糟糕。
一方面,它的材质很单薄,随便一扯就能扯裂。
存入茶叶后,遇到个别凸出来的茶梗、叶片边缘、纤细直挺的条索等,会有戳破风险。
另一方面,参差不齐的塑料袋,未必能确保达到食品安全级。
万一藏有难闻的塑料橡胶味,反而会让好茶串味!
《3》
看到一个提问。
“取茶时能直接用手吗,是不是用茶勺会更好?用手抓茶是不是不卫生?”
这一连串的问号,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吃了月饼,剥了柚子后,手上还黏腻腻的,留有水果的残余气息。
这时万不能直接取茶,不然,将水果汁液粘在剩余的茶叶里。
过了一段时间后,袋内茶叶即便不受潮,也会慢慢串味。
稳妥起见,取茶要确保干净卫生。
原则上,只要洗净双手,擦干水分,直接用手抓茶并无不妥。
至于茶勺取茶嘛,它的使用范围有限。
颗粒状的铁观音、卷曲成螺的碧螺春等茶叶,茶勺取茶还有用武之地。
但对条索状的红茶、岩茶。
尤其是白茶里梗叶蓬松的寿眉散茶,用茶勺取茶,只会将茶叶大量弄碎,并不现实。
若实在心有芥蒂,套上手套再去抓茶,也比茶勺要更好用!
说到底,如何才能将密封袋内的茶叶稳妥存放。
最核心的内容,在于细节。
点滴琐碎细节做到位后,一款茶才能维系自身的良好风味。
不跑气、不串味、不受潮。
历经多年,茶香茶味依旧能让人惊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