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壶”,顾名思义,此壶应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所以西施壶的流口短而圆润,也符合西施的为人处事,樱桃小口是外在美,说话圆润不伤冲人是内在美。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衬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与小短的壶嘴,好似浑然天成。西施壶有着西施般柔美的外表,气质端庄优雅。
民间传说,春秋时,越王勾践为了打败吴国,决定使用“美人计”——献美女给吴王夫差,麻痹他的斗志。越国大夫范蠡接了这个任务。他走遍越国,最终找到了浣纱女西施。但同时,他对她一见钟情。范蠡毕竟是做大事的男人。国难当头,即使爱上了西施,他还是把她送给了夫差。对这个有着沉鱼之艳,能歌善舞的美女,夫差也深深喜爱,从此君王不早朝,吴国逐渐衰弱,最终越国灭掉了吴国。此时,立了大功的范蠡却急流勇退,毅然弃官同西施逃到了宜兴丁山隐居下来。两人或泛舟于湖海之上、或漫步于山野之中、或游走于市井之间。
后来,他发现当地黄龙山的泥土可以做陶器,就教大家采泥做坯、筑窑烧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范蠡虽然把陶器烧出来了,但烧的不是歪货(陶器变形),就是黄货(陶器没有烧透)。一时范蠡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有一天,西施淘好米,动手烧饭。范蠡见火苗很旺,射得很高,心想这不是浪费柴火吗?就把垫在锅底的三块石头拿掉。西施说,锅子压在火上,火就烧不旺了。果然,三块石头拿掉后,火就萎了下去。范蠡想:假如烧窑时泥坯不着地,垫空烧,是不是容易烧透吗?按照此法,烧出来的黄货少了,后来,人们称这种石头叫 “脚石”。
又有一天,西施正在烧饭。烧着烧,饭锅滚了。西施赶紧把灶里的木柴夹出来,只留几块在里面。范蠡问:“为什么把柴夹出来?”西施 说:“饭烧滚后要闷一闷,要‘还火’。如果一直用大火烧,时间短了做成生饭,长了烧焦。”等到西施还了火,开锅盛出饭来,粒粒似珍珠。范蠡吃着吃着,突然想:烧陶器不也和烧饭一样吗?后来范蠡照着这个方法做,果然成功了。他把这些方法教给当地百姓,从此丁蜀窑场就兴旺起来。
所以紫砂艺人将小巧美丽的圆壶命名为西施壶,包含着对西施、对范蠡的追忆,甚至也包含着对紫砂历史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