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春胜:“宜春日,强饮吉。”
【春胜典故】
“胜”,古代妇女的首饰。杜甫《人日》有“胜里金花巧耐寒”句。“胜”,方形,多为斜方形叠加,泛指单个呈菱形的对象。《西厢记》“不移时把花笺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即指把信笺折叠成菱形。宋代有菱形“方胜冠”,学士始可戴用。“春胜”,意谓“春日之胜会”。
壶身铭文:
“宜春日,强饮吉。”
胜:胜会也。春胜,春日之胜会。
宜:应当也。《礼/乐记》:“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强:通作强,《诗/周颂/载芟》:“侯强侯以”。谓盛大也。
八、古春:“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古春典故】
中国的“茶事”种类繁多:古代有“三时茶”之说,即按三顿饭的时间分为朝会(早茶)、书会(午茶)、夜会(晚茶);现在则有“七茶事”:拂晓、早晨、正午、饭后、夜晚的茶事以及专题和临时茶事;此外,还有开封茶坛的茶事及其惜别、赏雪、赏花、赏月等茶事。而且每次茶事都要有主题,比如祝贺新婚、乔迁之喜,纪念诞辰或是因得到珍贵的茶具而庆贺等等。两髻形状如丫形,故称“双丫髻”,这种髻式,自商代始,各朝代均流行。春天是一年采茶的开始,春茶又是全年最好的茶,春季是茶农最重要的季节,茶事的两个主角——茶壶(“古春壶”形如丫髻)和供茶人——恰好又都是小丫髻,故铭文显得语调生动形象。同时,铭文里还隐喻了“制壶始祖”供春,当年他也是梳着双丫髻的小童仆。另外,在溧阳西北,与句容的界山就叫“丫髻山”,秀峰高耸,好像双髻,山民素有种茶、品茶、赏茶之风俗。故铭文切茶又切景,一语双关。由此可见,溧阳丰富的人文景观正是“曼生壶”创作的源泉之一。
壶身铭文:
“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含义是:春天供什么?春天供茶事。说话的是谁?是梳着“双丫髻”的小丫头。
九、饮虹:“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饮虹典故】
虹霓,是光在大气水珠中的两种不同反射。霓是虹的外环,光反射比形成虹时多了一次,颜色比虹淡,彩带排列的顺序和虹相反,也叫副虹。古人认为虹霓是两种怪物,“鲜者为雄虹,暗者为雌霓”(《说文》)。“饮虹”就是喝水的虹。甲骨文中记载“有出虹,自北,饮于河”。《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说:“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饮井水,井水竭。”曼生设计“饮虹”壶,壶把特异,取类似虹形的飞桥状,架于壶肩与壶流对称。
壶身铭文:
“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饮虹:虹,霓也。古人认为霓是一种动物,它的出现,常在河中饮水。甲骨文有“有出虹自北,饮于河”辞。
熊熊:《山海经/西山经》:“其光熊熊,其气魂魂”。注:“皆光气炎盛相焜耀之貌”。
气若虹:《文选》曹植《七启》:“慷慨则气成虹蜺”。
阊阖:《说文》:“西方曰阊阖风”。《史记/律书》:“阊阖风居西方,阊者倡也?阖者藏也”。或称闾风,《文选》张衡《东京赋》:“俟闾风而西遐”。综注:“秋风也”。善注《易说》曰:“秋阊阖风至”。
十、瓜形:“饮之吉,瓠瓜无匹。”
【匏瓜典故】
清朝官制,部分官员的家眷是不能带在身边的,因而曼生夫妻不能长相厮守。曼生遂以壶寄情,以解相思,无奈终不能创一中意之壶。一日偶读曹植《洛阳赋》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只独勤”句得匏瓜,细究之,匏瓜又称瓢葫芦,乃葫芦之变种,更有趣者,古用作男子无妻独处的象征,曼生不禁哑然而笑,此物不正好寄我之思,释我之苦矣。遂遍寻匏瓜数日,日日观摩,终成此一不寻常之壶式,名曰:匏瓜壶。此壶与曼生葫芦壶有异曲同工之妙,设计之新不可多得,成壶本意乃缓解思念之苦,壶身铭文却是以瓠壶饮茶最适合,寓吉祥美满之意。若干年后此壶成为清代大收藏家吴大猷的藏品,而吴大猷又是唐云好友吴湖帆的祖辈。既是巧合也是缘分,后来“大风堂”门人山水画家胡若思在苏州看到了这把流落民间的匏瓜壶便给唐云以重金买了回来,从而成为唐云八壶精舍藏壶之一。
壶身铭文:
“飲之吉,匏瓜無匹。”
匏瓜,一作瓠瓜,《群芳譜》:「瓠子江南名扁蒲」。按葫盧類之普通者有以下數種:果實細長橢圓者曰瓠,扁圓者曰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曰葫,葫之兩端大而腰細者曰蒲盧。
匹,配也。
十一、葫芦:“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葫芦典故】
曼公自幼家境贫寒,苦读入仕后为官清廉。某日,一远房外甥来访,竟以一担青葫芦为礼。曼公不以礼薄,热情款待。外甥虽亦清贫,却也酷爱读书,临走道别:“区区葫芦不足为礼,送福送禄与舅,贺以福禄双全。”曼公大喜,连声道谢。外甥别后,曼公捧葫芦逐一观看,甚觉可爱,遂拎起一只,置于案头作画,画毕再观,越觉有趣,遂依葫芦作紫砂壶式样,壶钮上之小环,更是点睛之笔,曼公乐之,遂命名“葫芦壶”,取“福禄双全”之意。
此壶特别之处在于壶钮置一小环,把玩时“丁当”之音不绝,犹如曼公细语送福,情趣盎然。曼公设计此壶时,能准确提炼出葫芦的特征,这是曼公绘画功底所赐,壶把尾梢的一个内钩,把葫芦藤蔓表现得活灵活现!
壶身铭文:
“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胡蘆,笑貌。《孔叢子/抗志》:「衛君乃胡蘆大笑」。
親戚,《禮/曲禮》:「兄弟親戚,稱其慈也」。疏:「親指族內,戚言族外」。
情話,陶潛《歸去來辭》:「悅親戚之情話」至情之言也。
十二、天鸡:“天鸡鸣,宝露盈。”
【天鸡典故】
曼生壶式中的“天鸡”壶,亦称“鸡首”壶,是曼生对古器的一种衍变。
魏晋至唐初,已流行壶嘴作成鸡首状的饮酒器称“罂”,多系青瓷器。鸡首、鸡尾左右对称于壶肩部。西晋鸡头壶短小无颈,流可通,也有不通而仅作装饰的,肩部有系,鼓腹小底。东晋鸡头壶有颈,圆口,并出现壶柄,柄作鸡尾形,桥形方系。南朝时壶身增高,颈细长,鸡冠口高,壶口也高。隋代壶身更加修长,壶口增高,鸡头作昂首曲脖打鸣状,柄与肩部几成垂直,柄上有龙形之类塑贴,系的制作也趋于复杂。
曼生“天鸡”壶,简化了魏晋古器,以实用为主。
壶身铭文:
“天鸡鸣,宝露盈。”
含义是:鸡鸣时分,珍贵的露水采集满了。“天”字还说明了此鸡的至尊地位。铭文从壶形出发,短短六字就把古人崇尚天水,讲究阴阳太极的养生茶道展现得淋漓尽致!
十三、合斗:“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合斗典故】
曼生受古文献熏陶,信奉“天圆地方”之说,故一直想造一方壶以示人行天地间,却总是想不到合适的造型。
盛夏之夜,繁星满天,曼生仰天而视,细观星相,见星罗棋布,亦方亦圆,若有所思,观之弥久,越觉人之渺小,为人为官不易,自己又一味志行忠方,不禁感慨万千,手捧合欢茗壶,脑海中浮现出符合他所想的铭壶形,于是将合欢置于书房间,细细端详,因曼生喜用合欢,故想以合欢而绘心中之茗壶。
曼生多方绘制均未得其形,再端合欢,其骨架傲然,若变曲为直,岂不正如所愿,曼生不顾劳累,以合欢为骨架变曲为直,终成有棱有角之方正壶,而此时银河星空星光闪闪,意寓吉星高照,北斗南斗同月而辉,遂以合斗命名之。
壶身铭文:
“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桂。”
北斗:斗宿也。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北斗,又名南斗。《诗/小雅/大东》:“维有北斗,不可以把酒浆”。疏:“二十八宿连四方为名者,唯箕、斗、井、壁四星而已。箕斗并在南方之时,箕在南而斗在北,故曰南箕北斗”。《考古质疑》:“四方列宿,随时迭运。姑以春言之:井、鬼,柳星见于南方则斗牛、女、虚为北方之宿尔、以其正当北斗之衡;故彼既曰北斗,则此曰南斗,所以别也”。
银河泻:银河,天文学名辞。为白云色之带,在天空中成一伟观。泻,水倾泄也。
阑干:编木为遮阑横钭庭院间曰阑干。古乐府《善哉行》:“北斗阑干”。谓北斗横钭之意。
十四、员珠:“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员珠典故】
宝珠,在华夏文化中,是宝石、温玉、神明、灵光的示现。凡修心炼性达到很高境界的炼师、高士、能心持丹珠,手掌灵球,是化境妙达之得之征。陈曼生以圆珠形意制壶,并铭之曰:“土之精,铸成球。涎清茗,合阴阳。”直叙身心化道雅士之情。以今人之心性,去体味古人,其生活的节奏、生活的内涵已完全有别。他们生活节奏是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缓适气氛中度过的。尤其象陈曼生文人、官员,生活是相对优雅而安逸的。在曼生品茶赏壶、意壶制壶的文士与艺人圈子里,大家的心致也是乐乐为上,自求自处“天人合一”。
壶身铭文:
“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员:通圆。《孟子/离娄》:“规矩方员之至也”。故称如瓜。
镇:安也。《国语晋语》:“镇定大事”。
涤:谓除去之也。《后汉书/隗嚣传》:“涤地无类”。注:“涤荡也”。顾之庆《茶谱》:“茶效,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
襟:犹怀也。罗邺诗:“愁襟未信酒能开”。
十五、乳鼎:“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乳鼎典故】
曼生十年寒窗,进京赶考,至拔贡赴潥阳上任,上任伊始,踌躇满志, 转瞬不觉几载。其时妻妾不在身边,每每长夜独处,不禁思伊人温情。某日因公务途经潥阳街头,偶然举目而望,竟见一少妇依门喂婴。曼公亦性情中人,不禁心摇 神移,心猿意马,不觉轿至县衙,曼生犹口称“妙哉,美哉!”心有所动,然曼公毕竟高人雅士,且爱壶成痴,仅仅有此一想而已,遂想乳汁甘露,滋养生灵万物, 何不成一茗壶,寓情寓意,饮之如甘乳琼浆,岂不美哉。乃当即呵传笔墨,易稿七七四十九次,方终成乳瓯,再铭以妙句,此一款式问世上日即风靡一时,后世更是 奉为经典。
曼生虽为君子,但也并非超凡,亦为性情中人,更何况自古文人多风流,曼公同样也风流爱美,不可明示之情以一壶尽化之,或养生之道,或阴阳之理,尽在此间风情别样。
此壶珠圆玉润,谓之流动,若纳水輨,如转丸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此壶聚万物之灵气,乃万物之源,把壶品茗,谓之饮之水思之源矣!
壶身铭文:
“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鼎,古时煮药煎茶器也,乳指茶,乳鼎,煎茶器。
乳泉,陆羽《茶经》:「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又明田艺蘅《煮泉小品》:「异泉」:「乳泉,石钟乳山骨之膏髓也。其泉色白而体重,极甘而香,若甘露也」。
霏雪,《广雅》:「霏雪,雪也」。田艺蘅《煮泉小品》引李虚己建茶呈学士诗:「试将梁苑雪,煎动建溪春」。是雪尤宜茶饮也。
沁,《说文通以定声》:「沁,假借为浸,唐人诗用『沁脾』字。」
颊,《说文》:「面旁也」。
含义为:用乳钉壶来品饮雪水泡的茶,能浸润像我这样的文人墨客的心灵。
十六、镜瓦:“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镜瓦典故】
所谓的镜瓦是以汉瓦、铜镜取材造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镜文化以其丰富的历史自称一派,文人照鉴,女美见容,纷纷见诸笔端,一面镜子,照进了多少情真,多少唏嘘?在铜镜产生之前,人们常盛水于鉴或瓦缶之类的器具照影,战国之后,才大量出现铜镜以供照影,所以铜镜也称之为鉴,相照相鉴,也逐渐成为士人文客修身之则。
壶身铭文:
“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鉴:有二义:一镜也,一大盆也。见《说文》。
瓦:《说文》:“土器已烧之总名”。
源源:《孟子/万章》:“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极:穷尽也。《礼/大学》:“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注:“尽也”。
其造壶之意是不言而喻的:“以鉴取水,可得鉴戒;以瓦承泽,可得惠融。如是下去,泉有源而源源不断,隐喻文思如涌,生境活活;自然,其大得必是福润于永也。因为‘润无极’暗喻一个永字,即水上来水,源源无尽而达三江四海是也”。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造壶铭文作为精神财富留于人间。壶身直似瓦筒,口大、盖平似铜镜,盖面刻放射状圆形图案。嘴曲上平下圆,把外平内润,钮似壶身缩小之微型,基于造型法则,在变化中求统一。
十七、棋奁:“帘深月回,敲棋斗茗,器无差等。”
【棋奁典故】
有一天,曼生摆好棋局、泡好清茶,正等友人前来对弈。思考如何破局之际,看着眼前黑白分明的棋子,突然想起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所说:“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董仲舒所说意为:“好事坏事的界限都清楚明白,然后百姓就知道所应该做的事了。”本事治国之道。曼生心想:眼前这围棋不也是黑白分明吗?人生如棋,棋要一步一步地走,谁也不可能一步取胜。棋如人生不得焦躁,需保持平常心,淡看胜负。而茶能使人清醒,在棋局中遇到险阻胶着时,来一壶茶,静气宁神,方能做出更好的决断。灵感来了,曼生当下就吩咐丫鬟拿来笔墨,以盛放围棋子的“棋奁”为型,设计棋奁壶。等友人登门拜访之时,壶稿已然完成。
壶身铭文:
“帘深月回,敲棋斗茗,器无差等。”
含义是:夜深了,窗帘放了下来,月亮也回到了云后,咱俩来下棋、喝茶吧;喝茶所用的棋奁壶和棋盒的形状没有什么差别。
十八、方壶:“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
【方壶典故】
方壶的壶体及盖、足、纽皆呈四方形,取“外方内清明”之意,深藏做人的道理。
壶身铭文:
“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
古人云:“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即胆大心细,思虑要周圆,而行为(为人处世)要方正。“清明”即对事理明白,如果糊涂无知,“外方”就成为鲁莽。
据统计,《陶冶性灵》、《前尘梦影录》及《阳羡砂壶图考》等资料中的“曼生壶”造型共有三十八式之多。那么,该如何来解释世人常谓的“曼生十八式”呢?
世人爱用“十八”这个数字,是因为它代表“多”,象征完善、成熟或极致。例如:佛教中菩萨端坐的莲花是“十八瓣”,佛祖释迦牟尼两旁有“十八罗汉”,武器库中有“十八般兵器”,绘画技法有“十八描”,诗歌中有“胡笳十八拍”,武术招式中有“就地十八滚”、“沾衣十八跌”,贬义用法有“十八辈祖宗”、“十八层地狱”等等。世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和特定的要求来精选出十八款作为曼生十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