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解十个紫砂壶冷知识,玩壶多年的人可能都不知道!
看看你知道几个?
一
紫砂壶史上父子“大生”指的是哪两位?
紫砂壶史上父子“大生”指的是范大生和范生大。
范生大,土生土长的宜兴人,为清末民初与俞国良同时的名家。
他所作的四方隐角竹顶壶,做工精细,壶身还有陈少亭书刻“扫雪开松径,疏泉过竹林”。
▲四方银角竹顶壶
范大生,此乃范生大的儿子,也是范鼎甫的得意弟子。
范大生所制作的紫砂壶风格浑厚,例如非常经典的六瓣合菱壶,壶身上中下三组的如意菱花,菱纹交错,盖可转换匹配,技艺精巧,筋纹浑朴圆润。
▲范大生制紫泥合菱壶
因为范生和范大生是父子,于是两人便同用一个印款“大生”。
而且范大生的儿子,也就是范大生大的孙子,也沿用“大生”印款。
三代人均用大生印款数十年,这也是极为少见的情况,现在市面上也留下不少的“大生”作品。
二
“壶家妙手”之三大为何人?
“壶家妙手”之三大是指时大彬、李仲芳、徐有泉。
这三人是师徒关系:李仲芳、徐有泉为时大彬的弟子。
1.李仲芳
李仲芳,此人也是颇有来头,他是制壶高手李茂林的儿子。
李仲芳推陈出新,最为中意文巧艳丽的风格。
虽然师从时大彬,可本人颇有个性,因此他是以文巧成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紫砂艺人的个人性格和紫砂艺术有一定关系。
▲明 李仲芳制四方葵帽壶
2.徐友泉
徐友泉,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偶然之间被时大彬发掘。
徐友泉富制作紫砂壶的天赋,又开创精神,制壶很精细。
他并没有完全按照时大彬老师的风格去创作,而是独创了自己的一套艺术风格,对紫砂工艺在泥色品种的丰富多彩方面有杰出的贡献。
▲徐友泉 梨皮仿古虎金亨壶
三
有记载的最早的紫砂壶是什么?
堂主已经猜到你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什么了,不是供春哦。
1984 年南京中华门外谷里油坊桥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了一把紫砂壶,后人称之为吴经壶。
吴经墓葬年份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
而这把出土的老味十足的紫砂壶就成为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
其实有很多关于紫砂壶的起源,究竟是哪一把才是真正的首做,但是其实根据现有资料来看,真正有着“身份证”的必然是它。
四
紫砂的头发是什么?
“头指的”不是紫砂壶的壶盖,这里的头是指的套组的数量,一般紫砂壶的套组都是按头来算。
▲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
三件头——1壶2杯;
五件头——1壶2杯2碟;
六件头——1壶4杯1盘;
九件头——1壶4杯4碟;
十三件头——1壶6杯6碟
正常来说,杯子的数量越少,紫砂壶的容量也就越小,杯子数量越多,那么紫砂壶的容量也就大。
▲蒋蓉 荷花青蛙套壶(9头)
但是壶的容量一定是要超过配套的茶杯的容量,像六件头,壶的容量一定是要有六杯左右的,并且配套的碟子,也是配套单杯的口径和高度的整合。
五
为什么时大彬的壶不多?
时大彬其实算是比较长寿的,他一生创作的紫砂壶,在古代名家中,数量应该是比较多的。
但是为什么存世的不多吗?是被藏起来了还是?
其实,理由很简单,时大彬对待自己的作品极为严苛,甚至是一有不满意就直接砸掉。
史书对于时大彬有这样的记载:“每有新作,如不惬意,即行毁弃,虽碎弃十有八九,亦在所不惜。”
所以时大彬制作的作品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流传存世的作品是非常非常少的。
在清乾隆年间,时大彬的作品就基本被看作是稀世珍宝了。
但是正是因为时大彬的“在所不惜”,存续的却是“千载一时”的美誉。
六
紫砂界最牛的村子你知道吗?
你一定想不到,陈用卿、惠孟臣、陈鸣远、邵旭茂、邵大亨、邵友泉、邵友廷、黄玉麟、程寿珍、王寅春这些名家大师都出自于同一个地方——
它就是紫砂上袁村。
在宜兴丁蜀镇川埠有个上袁村,这里究竟有多牛呢,基本就是每家每户都是从事紫砂行业,并且都是做壶的世家。
并且我们耳熟能详的近现代制壶巨匠顾景舟大师,在青少年时代也生活在上袁村这个紫砂壶发祥地。
七
顾景洲为何改名顾景舟?
顾景洲的父亲顾柄荣生有三子,分别取名景洲、陆洲、锡洲。
1948年,经铁画轩的戴相民穿针引线下,顾大师一个个拜访了沪上书画名家,先后与来楚生、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等书画金石大家品茗谈艺。
在高朋满座的吴湖帆家中,众多艺术家建议将“顾景洲”的名字改为“顾景舟”,寓意为艺海一舟。
顾老当即欣然同意,表示在紫砂艺苑风雨飘摇之中,自己愿为搏击风浪的一叶小舟。
这年夏秋,顾景洲精心制作的5把传奇石瓢壶就开始启用此章。
▲顾景舟曾用章
八
名家制壶会留下“暗记”吗?
暗号、暗记,名人常用。
《扬州画舫录》就记载时大彬曾用大拇指在壶把下端按上自己的指纹做记号。
顾景舟曾在上海制壶也是悄悄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九
现在市面上还有真紫砂产品么?
宜兴黄龙山矿区现有一百多处陶土矿床,是紫砂矿的开采地。
紫砂矿确实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但是紫砂矿没了完全是危言耸听,就算按每年用一万吨来计算,也可以再用百年以上。
十
紫砂界的两大望族?
这两大紫砂世家就是邵氏家族与陈氏家族。
1、邵氏家族
邵氏家族的紫砂器制作历史,发生于明代末期,历经整个清代至民国,经久不衰。
明末清初,即涌现出邵文金、邵文银、邵盖等翘楚。
邵文金又名亨祥、邵文银又名亨裕,都为时大彬的弟子。
▲邵亨裕款 笠帽壶 台湾鸿禧美术馆藏
整个清代,更是名家辈出,灿若星辰。
清初期的邵旭茂、邵玉亭;清中后期的邵大亨、邵友兰、邵二泉、邵春元、邵景南、邵友廷;清末民初的邵全章等人。
顾景舟大师的制壶启蒙,就来自他的祖母邵氏,在这些名家中,最著名的就是邵大亨。
2、陈氏家族
陈氏家族能够流芳紫砂陶艺史,不仅仅是因为有一位声名显赫的陈鸣远,而是源于由历代陈氏名工构筑的一册“无双谱”。
▲陈子畦制紫砂盘螭龙水呈
陈用卿、陈德卿、陈子畦、陈鸣远、陈汉文、陈伯芳、陈砺成、陈殷尚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时代佼佼者,都在紫砂陶辉煌的发展历程中,演奏出属于自己、属于家族的咏叹调。
▲陈伯芳 风卷葵
陈氏家族从明末至乾隆可谓是群星闪耀、目不暇接。
这样的精彩纷呈似乎到了清中期却戛然而止,唯有查阅到清末民初的陈光明,其他再无陈氏名手,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陈光明 段泥光明石瓢壶
看完以上这些紫砂冷门知识,是不是对紫砂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妨用这些知识考考身边的朋友,增加玩壶几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