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三多纹杯(石榴纹)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石榴,一种常见的水果,颜色鲜红欲滴、果汁清甜润泽,很多人都钟情于此。石榴纹由此衍生,今天就来说一说石榴式样的奇妙文化吧。
石榴纹
“进口水果”—石榴
石榴原名安石榴,而石榴纹,又称海石榴纹。
据说汉代张骞通西域时带回中国,《艺文类聚》引陆机与弟云书云:“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
唐·白釉石榴尊
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了安石国。其时,安石国正值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黄,连御花园中的石榴树也奄奄一息。于是,张骞便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他们,救活了一批庄稼,也救活了这棵石榴树。
那一年石榴花开的特别红,果儿结得特别大,张骞回国的时候,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他都没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种子,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石榴纹碗
正是由于石榴红红火火、娇艳欲滴、石榴籽繁多,一经传入,很多人都喜欢在自家庭院里种植一两棵石榴树,以祈求生活如石榴花般红红火火、多子多福。
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奇果来自异域,传入中国后身价倍增,成为一时的奇花异卉,为文人雅十所追捧,其形象也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载体,如绘画、陶瓷及其他工艺制品中大量出现,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青花釉里红石榴花图扁壶
唐代就已经有仿石榴形做的器物,宋代已经开始有石榴纹装饰在陶瓷器物上,定窑白釉盘面上的印花海石榴纹线条微微凸起,有浅浮雕之美。元代通常多作辅助纹饰,装饰在器物的肩部。
明代石榴纹装饰风格,多以果实的描绘为主,绘画细腻真实,宣德时期,石榴花果纹饰器物较多,花大而果实较小,花朵层次较多,有千叶石榴花之谓;正德所装饰的石榴纹饰为沿袭传统的石榴纹饰,果实较大,花叶细长,纹饰夸张。层次虽多,但较为繁密,缺乏真实感。绘工虽不甚精细,但颇为优美。
清·掐丝珐琅锦地三果纹石榴尊
清代石榴纹饰继承了明代晚期的绘画风格,多为写实之作,且多与寓意吉祥的纹饰组合,单纯的石榴纹饰也较少见。
特别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以五彩器物较为常见。康熙石榴纹绘工颇为精细,可谓花叶茂密,果实累累。其花叶利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反侧阴阳,勾线细腻流畅,脉络清晰明快,尤其是石榴开裂处呈现出各种鱼鳞状榴子。
嘉庆之后石榴纹器物逐渐减少,至晚清民国时期仍有出现,以仿前朝石榴纹风格为主,其绘工及制作水平远不及清代盛世时期。
清·睿邸退思堂款粉彩石榴花纹盖碗
逐渐被“同化”的石榴
或许是太过于贴近人们的生活,所以石榴也就和其他纹饰一样,被匠人们充分利用了起来。
石榴多子,常被人们视为多子的祥瑞之果,千百年来为民间所喜爱。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剥开石榴,子露出来,叫榴开百子。所以中国人画石榴,多数是要露出果实,寓意多子多福。
宣德款铜石榴式炉
石榴和蝴蝶配合,“蝴”与“福”谐音,也构成了“多子多福”的寓意。《北史·魏收传》记有齐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祖收女为妃,妃母宋氏以二石榴祝王子孙众多的故事,故又有“榴开百子”之说。
宋代人用石榴果内部的种子数量,来占卜科考上榜人数,久而久之,“榴实登科”一词流传开来,寓意金榜题名。
青花折枝石榴纹菱花口洗
清·青花竹石石榴花纹盘
明清时期多与柿子、桃、佛手等组合成统一的画面,称为“三多纹”,象征多福多寿多男子,当然还有宝相花、莲花、葡萄等相配的画面。
嘉靖时期较为流行的是青花百子桃都纹,百子榴和桃都均是传说中的仙树,寓意“榴开百子”、“长生不老”。
清·罗绣猫蝶石榴图面红木雕花柄团扇
总而言之,石榴的寓意终究回归到多子多福的寓意上,这也体现了传统封建社会对于子嗣和人口的重视,毕竟在古代,人口的多少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弱。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石榴花生于树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肉质,橙红色,远观神似一盏盏红灯笼,象征着美丽、富贵、子孙满堂,所以石榴花纹的装饰也屡见不鲜。
黑漆描金三多袱系纹长方匣
珐琅彩石榴纹杯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一株石榴,摇曳千年
在很多中国的传统元素中,很多物种都是由外国引进:或进贡,或商贸,或感谢……它们在异国他乡安家,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归属。
出使西域的马匹变成了骸骨,载满货物的木车早已腐朽成泥;陶瓷碎裂、金器黯然,然而时空,仍在漫天繁星中延伸。
清·点翠石榴纹头花
我们凝望着千年前的故事,感到一颗跳动地心脏跨越时空,从车水马龙的都市,穿越到千年前工匠手中的指纹,在那位意气风发的博望侯的眼中,从西域到故国,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天行有常,周而复始,如期而至,一株石榴,也能在文化的滋养中,迸发生命的力量。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