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听障却成为一代陶刻大师?
左撇子居然练就双手同时书画雕刻的技艺?
少年成名沾染大烟却迷途知返终成名家?
“紫砂七老”中唯一不靠制壶而闻名的大师?
他,就是任淦庭!
今天,让我们走进任淦庭,探索陶刻第一人的传奇人生!
以超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弥补听障缺陷
任淦庭出生在宜兴陆平村一户民间艺人家庭,世代相传刻纸技艺,但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加上当时时局不稳,人们对于艺术品的追求不高,只有任淦庭的大哥继承了祖上留下的手艺,其余兄弟为了生计只能另行择业。
长在手艺世家的任淦庭,从小耳濡目染,有着极高的艺术天分,且刻苦好学,虽然只上过三年私塾,对于文化的渴望却从未停止,常常用树枝席地学画写字,字画之精美让乡邻们看了都以为是大师所做,于是人们打趣他为“神童”。
15岁的时候,任淦庭拜了当地紫砂雕刻彩绘的名手卢兰芳为师,开始跟随师傅学习彩绘陶刻技术。
由于自幼患有听障,虽然没有失聪,但听力受到很大影响,学艺时往往因听不清话不得要领而受到训斥,甚至打骂。
但任淦庭并没有因为自身的身体缺陷自暴自弃,而是投入更多的精力,比其他师兄弟更加努力,听不懂的就一直跟在师傅后面请教,学不会的就一直苦苦练习。再加上师兄陈少亭耐心地将师傅所授再逐一重新解释,才帮助任淦庭顺利的习得陶刻的技艺。
任淦庭后号“大聋”、“聋人”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时期的经历和对师兄陈少亭的铭感之情,同时,也以此激励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虽然耳聋但要努力赶超前人。
刻苦学习,练就陶刻“绝技”
民国五年(1916年),28岁的任淦庭受邀来到“宜兴吴德盛陶器行”,为制品进行陶刻装饰。他不言不语、埋头学艺的性格深受陶器行老板吴汉文的欣赏,于是开始大力培养他。任淦庭也加倍努力,学习吴汉文的陶刻技艺。经过了几年的磨练,任淦庭的技法逐渐纯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吴汉文的得力助手。
最令人震惊的是,任淦庭年幼时为左撇子,写字作画都用左手。到了“吴德盛”后,因当时的社会封闭,人们思想封建,再加之工作的类型,所有人在陶刻过程中基本都是使用右手,只有任淦庭使用左手。
这引起了周围人的讨论和非议,无奈之下吴汉文的要求任淦庭练习使用右手刻绘。任淦庭没有一句怨言,反而认为这是提升自己的绝佳机会,于是他没日没夜的苦练,在完成平时工作之外,苦练使用右手刻绘。起初还因为右手很难掌控,刻毁了很多陶器。但他没有因此放弃,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最终练成左右手能同时书画雕刻的“绝技”,其作品也广受人们追捧。
最令人称奇的是,任淦庭在同一器具上做成双成对的飞禽走兽,或是在成对器物上做刻绘时,能用双手同时题书作画,且布局舒坦,形象生动,可谓宜兴紫砂陶刻历史上的奇人独创绝技。
任淦庭刻紫泥粉浆圆盆
任淦庭、吴汉文刻段泥大翻盖柿子壶
鼎盛时期,创造紫砂史上神话
新中国成立后,任淦庭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员,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并当选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并先后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等活动。这个时期任淦庭真正开始他的艺术春天,进入全新鼎盛时期。
尽管当时任淦庭的名气已经十分了得,但他并没有放下技艺的学习,仍每日研究陶刻的技巧、习字作画,尝试在刻绘的风格上不断创新。在他看来,这些陶刻工艺早已不是一件件制品那样简单,而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更像是陪伴他的一个朋友。
也正是凭借着深厚的绘画和书法功底,善于在紫砂茶具、花盆、鼎炉等陶坯上镌刻山水、花卉、翎毛等,形成了独特的任氏陶刻风格,影响了数代陶艺人。任淦庭曾和一代制壶大师王寅春合作,由王寅春创制,任淦庭镌刻书画装饰的“满汉全席盘碗”计144件,参加了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展出。这是紫砂史上前所未有的。
任淦庭、跂陶刻金鼎商标款紫泥粉浆山水兽耳赏瓶
任淦庭、跂陶刻金鼎商标款紫泥粉浆赏瓶
桃李无数,培养紫砂陶刻人才
任淦庭除了自己的无数作品流传于世外,对紫砂行业最大的贡献是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陶刻人才。当今宜兴紫砂陶刻界大师级人物徐秀棠、谭泉海、鲍仲梅、鲍志强、毛国强、沈汉生等均出其门下。
他如严师、慈父般的对待紫砂陶刻艺徒,当今门徒都已成就斐然。近八旬时,还每日习字作画,对每个艺徒按各人特长,分赠画稿,供学生参考练习,后虽腕力不济,仍以钢笔作画稿。
任淦庭视艺术为生命,工作时非常专注。
有一个细节,他的大弟子徐秀棠至今无法忘记:“师傅的烟瘾很重,几乎整天烟不离口,工作时手又没空去拿烟,所以一直是任其粘在嘴唇上,一口接着一口地吸。有时因天太冷,他的清水鼻涕顺着鼻尖滴下来,会正好把烟熄灭;有时烟吸到最后烫到嘴唇了,因粘在嘴唇上根本吐不掉,要把刀、坯放下后才能用手拿下,有时叫师母帮他拿下烟屁股,所以他的嘴唇是烫焦了的。”
1968 年12 月28 日,紫砂陶刻泰斗任淦庭因病逝世,一代紫砂陶刻神话就此陨落。但他的传世作品,将继续在紫砂艺苑中,以其独特的地位,闪烁着无比耀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