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作为紫砂泰斗,他的作品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是他的作品存世量非常少,也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由于紫砂壶属于手工艺品,需要精心打造,特别是对自己要求高的人,产量确实很少很少。所以,一个紫砂从业人员一辈子的产量不会超过三万把,去掉学徒提高期,再去掉70岁以后的衰老期,一生能留下一两千个精品就算是高产的艺人了。
顾景舟的紫砂壶,在上世纪40年代上海仿古时期的价格为一块银元,可以抵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薪水。50年代~70年代末大约是1元人民币,大约可以买6斤米。80年代由于台湾掀起紫砂热,1985年顾景舟的壶已经从28元飚升到了千元左右了,是普通工人2年的月薪;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顾景舟的优秀代表作已经达到十万以上;至九十年代中后期,已经可以卖到几十万了。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到了2010年后进入拍卖市场后,时常有几百万、几千万元的天价成交记录。所以,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顾景舟的壶就不是一般普通老百姓能买得起的。正是由于产量少,就是有钱也未必能买的到。
所以,民间普通百姓手中很少会有顾景舟的壶,除非是当年的达官贵人。目前整个市场上在流通的顾景舟的壶不过两三百把左右,整个存世量也不会超过2000把。而小蒋也经常能碰到壶友,说手上有顾景舟的壶,说是多少年前花几个月的工资从丁山买回的,又或者说是家里老人传下来的。但是从照片上一看,几乎没有真的,绝大多数都是做工非常差的壶,这样的壶怎么可能会出自大师之手。
我们要知道,在收藏界有个鉴定的定律,纵使有100条理由,但只要有一条存疑,就不能视为真品。而很多人看到一把壶,壶底盖了顾景舟的印章,就天真的认为这把壶是顾景舟做的。如果你连“这把壶盖了顾景舟的印章”和“这把壶确实是顾景舟做的”都不能区分,把两者混为一谈,那么你在紫砂壶的收藏道路上,将掉进各种各样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