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孕育出千姿百态的文化,其中紫砂文明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熠熠生辉,在这历史长河中,紫砂壶界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枭雄豪杰。
草创期为16世纪以前,即从北宋中期到明代万历年间。
草创期的后期,紫砂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与传统的日用陶器慢慢分离,成为独立的工艺体系。
▲清末民国·江案卿制段泥供春树瘿壶套组
▲明或清 供春树瘿壶
历史文献所记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正德年间的供春。
《庄子•知北游》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美存在于“天地自然之中,要了解美,寻求美,就要到“天地”之中去观察,去探寻。
供春壶新颖精巧,文雅天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很精准地概括了供春壶的特色,令人如见其壶。
▲顾景舟制供春
第一个时期是指从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早期,大致相当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初。
这段时期,紫砂壶艺术得到初步发展,壶式千姿百态,特别注重筋纹形壶的制作。
历史文献所记载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时大彬。
▲时大彬 菱瓣圆壶、扁圆壶
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写道:“明代良陶让一时”,所谓“一时”,就是指时大彬。
“大彬壶”(也叫“时壶”,特指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造型典重,比例匀称,制作工整,色泽雅致,可用“砂粗、质古、肌理匀”来形容,有诗赞曰:“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
▲明 时大彬制紫泥平肩素身壶
第二个时期是指从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末,这段时期,筋纹形壶开始被自然形壶所取代,同时制壶工匠十分注重器面的装饰。
历史文献所记载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当属陈鸣远。
▲清康熙雍正 陈鸣远作宜兴紫砂南瓜式壶
陈鸣远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作品闻名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
他的作品,可与三代古器并列,超脱明代几何器形、筋纹器形的局限,以花木蔬果等的自然形态成壶,开创了紫砂艺术“花货”之先河。
▲陈鸣远·佳意壶
▲清早期 陈鸣远制款朱泥六方壶
第三个时期是指19世纪初期到19世纪末,大致相当于清嘉庆时期到光绪时期。
这一时期,是紫砂壶与文人气息结合最完美的一个时期,文人和制壶工匠共同创作,在壶上镌刻书画之风盛行,增加了紫砂壶的文化意蕴。
历史文献所记载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陈曼生。
▲清中期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荫壶
曼生壶,先有设计,后借杨彭年之手进行制作,“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便由此而来。以厚重朴拙、简洁明了的器形为主,着重以意制壶,每一款壶式及壶铭都有一定的寓意,壶铭辞义既切茶,又切茶,还有一定的哲理。
▲曼生合欢壶
▲曼生扁鼓壶
第四个时期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大致相当于光绪后期到新中国成立。
这一时期紫砂壶上开始印有店号标记,装饰以复古风格居多,多次荣获国际大奖。
历史文献所记载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程寿珍。
▲清晚期 程寿珍 掇球壶
他是中国第二代紫砂壶大师的领军人物,主张制壶创新,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
▲清末民国 程寿珍制段泥台笠壶
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壶是由三个大、中、小的圆球重叠而垒成,故称掇球壶。
▲民国 程寿珍制紫泥汉扁壶
第五个时期是指20世纪中叶至今,即现当代。
这个时期,出现了新的品种,仿古和创新兼备,在装饰上出现金银丝镶嵌等新工艺。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
历史文献所记载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顾景舟。
他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寸壶竟有斗米贵”的声誉。
▲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
他的作品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
▲顾景舟 六方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