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香港《大公報》副刊刊载了我一篇短文《闲话紫砂壶的价值》。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紫砂壶价格很乱,同样一把紫砂壶,共价格上至几千万元,下至几十元,乱,实际上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背后是技术职称的乱,材质工艺方面的乱,拍卖行成交价格的乱,自媒体吹嘘的乱⋯⋯。
说到紫砂壶,在2006年第一次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作技艺以来,首先大家想到的可能不再是普通的泡茶器,而是可以作为保值增值高大上的收藏品了,的确,近几十年来,宜兴紫砂产业蓬勃发展,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也对宜兴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是从台湾、香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掀起收藏紫砂壶热以来,特别是2008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把当代紫砂壶设立专场拍卖开始,紫砂壶的价格真的是一浪高过一浪,有人说,紫砂壶的投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紫砂壶已经成为了“金融壶”、“投资壶”。
高价紫砂壶是客观存在的,据相关文献记载,好的名人名作,在明清时期就可以与金玉比价。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香港收藏家罗桂祥先生去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订制紫砂壶,一把顾景舟的僧帽壶报价280元人民币,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才30多元,许多地方的农民年收入甚至不足100元,顾景舟作品的价格之高,对刚刚从文革过来的人们来说有些不可思议,进入九十年代,顾景舟的紫砂壶一路飚升到20万元一把,一九九四年在宜兴陶瓷艺术节上,他的一件力作通过竞卖的方式直接上到74万港元成交,成为了时代的标杆,时至今日,明清两代的名人紫砂壶,当代朱可心、顾景舟的力作早已超过了千万元大关,前几年顾景舟的一套作品被拍到了9200万元,离亿元相差一步之遥。当然,高价紫砂壶是有他一定的含金量的,不管是工艺、品种、款式、原材料还是制作人、大师效应,还有稀缺程度等等,一个作者的产量是有限的,记得当年罗桂祥先生订了20把,顾景舟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完成了19把,另一把由于烧成有问题而报废。
近年来,顾景舟紫砂壶的价格更是惊人,可以说,在顾景舟紫砂壶的价格带动下,宜兴当代紫砂价格象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紫砂壶不是生活必须品,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个喜好,那么问题来了,日常使用者与收藏家心目中的紫砂壶,在不同维度的标准应该是不一样的,高端紫砂壶制作工艺极尽繁复之能事,矿井中挖出的矿石,从选矿到练制成泥,到成型塑型成壶,再用最合适的窑火烧出最佳的状态,有着九九八十一道工序,由于创作者赋予一把紫砂壶的人文思想和艺术创意,用最好的审美手段唤起我们的情趣,激起我们的购买欲望,同时,一把好壶在使用的过程中,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还能让人捉摸不透又爱不释手,很多时候,说我们心目中的好壶,不如说心目中认可的紫砂艺术经典。
抛开为了迎合市场的新工艺不谈,大多数紫砂壶的品质或艺术水准并不十分惊艳,市场上很大部分是徒有虚名,甚至说是虚有其表,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这几年宜兴评定工艺美术系列的技术职称象是大跃进,上世纪八十年代能评上一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简直可以算作人中龙凤,就是只要能评上一个普通工艺师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到九十年代整个宜兴从事紫砂壶生产的技术工人不足3千人,那时能获得一个技术职称十分光荣的,虽然仅仅只是技术资格,现在却变成了很多人的价格标签,据说,当今拥有各种各级技术职称的紫砂成型工人达到了数万人,再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没有技术职务的从业人员反而要成为稀罕之人了。
我从不否认技术职称证书,工艺美术师证、陶瓷大师证,考证的兴起对紫砂行业发展所带来的贡献,但对于目前机械式的考试流程和报考条件不与时俱进很多人有些意见,一个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如果不是艺术类专业的,非要通过紫砂职业培训机构与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培训班交费学习,还要论文数量,参展获评金奖数量等等软硬指标才能报考,催生了一条条污浊的利益链条,真心希望人们拿到的不是一本证,而是一项技能。真心希望考证机构多一点良知,多一些公平,莫将考证作为敛财工具,莫将紫砂艺术搞成一个低能职业。
按理,紫砂壶价格都是有据可循的,大多数壶在不同渠道会有不同价格。或者以不同销售方式价格也会有所出入,本文开头提到的金融壶,与股市一样,或者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代工诈骗。做庄、炒作、操纵价格可说是登峰造极,有人前几年在高工大师手里买过的壶,今天要作者补一张证明是他自己做的壶,却要收取几万元“润笔费”,好象制壶师一下子变成书法家似的。特别是在拍卖市场,更是让人看到了原本善良的紫砂行业另外凶狠的一面。最近就与一位业内人事交流时他说到,把自己的东西委托知名的拍卖公司拍卖,派几个人去竞价,一进一出交百分之三十的佣金,这样算起来比花几十万元做个硬广告更有说服力,但这样的操作如今好像被玩坏了,对一些宜兴的紫砂壶从业人员来说已经不过瘾了。还有更高明的操作,那就是一些业内人士在北京、上海、香港和宜兴本地等热点城市注册成立自己的拍卖公司,很多是宜兴紫砂壶的投资炒作人员,他们的操作更诡异,炒作更疯狂,从近些年几家宜兴人出资控股的拍卖公司的骚操作来分析,可以一下子把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技术工人的紫砂壶炒出天价,把顾景舟几把美壶翻来复去的拍来拍去,以召开研讨会,编来历、写故事,结集出版等手法想尽一切办法让藏家信以为真,甚至发展到委托、举牌、拍卖经纪三合一体为同一个人,随便都可以制造出新的成交记录,吃瓜群众只看到媒体的报道,看到竞投人晒出的拍卖行出具的税票,以为是真成交,殊不知这税务发票在规定期间内可以申请作废。
花钱买壶,碰上喜欢的紫砂壶参与拍卖竞投,客观公正的说,好的紫砂壶就应该被大家认识,并且有一个合乎情理的价格区间,如果加上稀有性和名人效应、文化附加值,那么多出一些钱也无可厚非,但是价格到什么度,是需要我们理性对待的,尤其是一些滥竽充数的东西,我们要学会甄别,很多时候,价格不一定直接反映其价值,紫砂壶收藏与其它艺术品一样,唯有做到真善美才是最重要的。一把好的紫砂壶,百元也好,亿元也罢,只要心中有爱,无论价位多少,泡起茶来一样开心,一样芬芳,一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