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刻正展出《砂者为上----紫砂工艺的鉴赏与解读》。这场由中国美术学院吴光荣教授主持策展的盛宴,开展以来受到各界关注,其中由上海粲雅轩茶具文化艺术馆馆长、著名紫砂收藏家黄福弟先生提供的四十余件紫砂精品,更是精彩纷呈,展现宜兴紫砂的多样风貌。
为了服务更多未能亲睹的朋友,笔者特别情商黄福弟先生,提供高清图片与详细解说,透过无远弗届的互联网世界,让更多人共赏紫砂之美。
1.明晚期 时大彬款 古灯壶
1.明晚期 时大彬款 古灯壶
款识:大彬
此壶泥胎砂质肌理粗旷,胎色赭红,细腻度稍差,胎中有银砂闪点。壶身呈直筒宫灯式,平折肩,高颈,压盖,宝珠钮,三弯流,耳形把,造型古朴、简练、大方,体现出明代紫砂器的风韵。其特征与1968年在江苏省江都县丁沟镇万历44年曹氏墓 “大彬款六方紫砂壶”胎质一致。壶底以木印钤押“大彬”二字,其款识的刻法,与明晚期出土,使用木印“大彬”款的钤款笔划间架相似。此壶有时大彬早中期制壶的风格,但尚缺进一步的考证依据,难以下断论。有关时大彬的作品,一直是学术、收藏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时大彬(1573——1648),字少山,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鹏之子。是紫砂鼻祖龚(供)春之后知名度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一代巨匠。所制作品朴雅坚致,当时即有“千奇万状信出手” ,“宫中艳说大彬壶”之说。
2.明末清初 金钱如意壶
2.明末清初 金钱如意壶
此壶形体硕大,材质细腻,工艺水平精湛。大壶由于烧造难度大,成品不易,且传世过程中极易受损,流传至今,实属难得。该壶器身呈宫灯形,气宇高昂,高颈间起线纹,厚唇口盖一线密合;壶腹饰以弦纹线腰带,韵律十足;壶盖上透雕镂空金钱孔钮,大而有当;钮下饰以对称的如意云头纹贴片,十分工致;三弯流及环把,茁壮挺拔。整器气势磅礴,摄人心神。
台湾学者黄健亮整理、撰写的《晚明至清初紫砂壶题刻初探》一文中记载,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香港茶具文物馆、德国德累斯勒博物馆收藏的,清末民初时大彬与陈用卿所制的大壶,与此壶相比,此壶除了壶身没有题刻外,其壶型、大小、制工等几乎如出一辙。
3.清早期 石林中人 印方壶
3.清早期 石林中人 印方壶
款识:石林中人
壶呈四方形,简洁素雅。壶体转角浑圆,平底内圈足,平台式壶盖设亭式钮,别出心裁。四方一弯流,短促粗壮,方把圆曲,挺拔有力。壶盖与壶身紧密吻合,做工精湛。清初传世壶具,颇多方器,做工伟岸壮硕,气韵雄浑肃穆,摄人心神。而此壶匠心巧运,壶底以阳文篆字为饰,极其罕有,值得珍视。
4.清早期 双色贴花四系穿带扁壶
4.清早期 双色贴花四系穿带扁壶
此壶形制较大,无流无把, 容器。壶体呈立式扁圆形,短颈,圈足,敞口配盖,肩部与腹部对应处分别设有四枚绳孔,圈足左右也留有两孔,可供穿绳携带。整器为紫泥胎质,两侧均作大圆开光,底饰段泥,段泥上又贴饰紫泥凤凰、牡丹造型,古称“凤穿牡丹”。整器制作精巧,色泽和谐,造型别致。
“凤穿牡丹”,古代传说,凤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丹、凤结合,象征着美好、光明和幸福。民间常把以凤凰、牡丹为主题的纹样,称之谓“风穿牡丹”、“凤喜牡丹”等,视为祥瑞、美好、富贵的象征。
5.清早期 团泥贴花提梁壶
5.清早期 团泥贴花提梁壶
清初紫砂外销器,广泛运用了瓷器的镂空、刻花等技法,因紫砂泥的优良特性,贴花取代了瓷雕。这件提梁壶的成型工艺,完全是传统的,直至今日,仍然是这样的方法和步骤,这就是一脉承袭。在这件壶上,色彩丰富,可以看到色泥的调制和运用。花及花蕾用红泥,叶是绿色,那时没有氧化钴,但是有珠明料,枝干是团泥里加上少许红泥。泥色的调配恰如国画的调色。
从这件器物上,我们可以看到几点:一、无印款、无铭文,工艺不是特精,说明是量产的外销器。二、量产品有这种工艺,显示出当时艺人的制壶功力。三、贴花共有四色,需用陶范印板十余块,戳盖回纹1092个和花29朵。为了回纹不歪斜,回纹戳盖前先在壶身划线定界,做到基本划一。我怀疑这是分工流水的合作品。如此繁琐,确又中规中矩的外销器,非康乾盛世不能为之。从中我们也可领略到紫砂历史上的繁荣鼎盛。
6.清早期 镂空竹枝纹八捆竹壶
6.清早期 镂空竹枝纹八捆竹壶
此壶紫泥胎质,壶呈椭圆状,以八根竹段并拢为身筒,体态高耸,通体镂空竹枝纹,四枝竹段承平底。竹形三弯流上翘,夹竹相绕做柄,镂空嵌盖上一曲竹枝钮,制作看似随意而法度严谨,技艺高超,为清早期外销欧洲之紫泥壶精品。
同类壶式曾见于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紫砂收藏大家黄正雄先生等。
7.清早期 珐琅彩朱泥小四方壶
7.清早期 珐琅彩朱泥小四方壶
此壶作四方形,直口、方形曲把、短流、平底、矮圈足,并带方形盖及方形珠钮。口盖、钮以及口沿饰蓝料莲瓣纹。素胎壶腹四面均画各色梅花蝴蝶等图。紫砂胎地细腻,全作精巧玲珑、富丽堂皇,雍容华贵。
康熙御用宜兴胎珐琅彩茶器,皆在宜兴制坯烧造精选后,送至清宫造办处再由宫廷画师加上珐琅彩绘,低温烘制而成,为珍稀的清代宫廷御用茶器。此方形壶釉彩鲜丽,画工精巧,器表无施透明釉,观此壶珐琅彩之表现与上述描写又有差异,经多方考证对比,此壶之彩应是到欧洲后所加的。
8.清早期 朱泥二龙戏珠纹六方介字提梁壶
8.清早期 朱泥二龙戏珠纹六方介字提梁壶
壶呈六方形,高足,提梁式。壶体六方衔接规整挺拔,明针到位,工序扎实,器表光润有神,壶身贴饰云龙纹,贴片修饰讲究,乃清初外销精品。类似藏品偶见于欧陆,如德国安东乌里希博物馆。提梁式传世过程保存不易,如此品相完好者,尤显难得可贵。
9.清早期 朱泥镂空雕梅花纹梨形壶
9.清早期 朱泥镂空雕梅花纹梨形壶
此壶壶盖与壶身皆以镂空透雕形式作梅报春先图。盖钮塑以梅干延伸盘曲出梅花数株,壶柄与流皆做梅树枝干,前后呼应,一气呵成。壶身上下饰以两列蟠龙图纹,有青铜器遗韵,制作工艺难度颇高。壶流、壶钮、壶柄上配有欧洲名匠旧制银鎏金镶工,首尾各塑一立雕鸟形,间以链条相连,制作精致讲究,更显得富贵华丽之气,原配镶工说明了这把茗壶当时的等级档次,主人应是欧洲贵族士绅。此壶与原配件历数百年尚能保存完好,甚为难得。
10.清康熙 朱泥贴花祥瑞图方壶
10.清康熙 朱泥贴花祥瑞图方壶
此壶以上佳朱泥制成,造型精巧,工艺复杂。塑鱼形为把,龙首吐流,以寓鱼跃龙门之意。高曲梅干盘绕为壶钮,壶盖饰以梅花吐芳,比喻梅报春先。壶身四面分别贴上水仙、灵芝、竹纹、梅鹤、松树、松鼠等祥瑞图案。壶口沿四壁以仿古夔龙做贴缀,壶底制作罕见的托泥形足,展现了俏丽雅致,精美绝伦的风韵。此壶式常见于康熙年间紫砂大壶,如此小尺寸方壶较为罕见。
主要参考文献_____
黄福弟,《粲雅轩藏壶》,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