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茶叶充分呈现其香气和口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茶具或手法来冲泡,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或增加头茶量。 喝茶泡茶时,通常先用盖碗冲泡,然后换其他材质的盖碗或紫砂壶再泡。 当盖碗容量为150毫升时,投茶量如果增加到10克或13克,这样喝起来会有不一样的口感。部分片区的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投茶量过多很可能导致茶汤苦涩。而冰岛这类口感偏甜的茶,投茶量过少很可能会导致滋味淡薄。实际投茶量,应根据茶叶本身的...
查看全文 >
茶树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滋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誉为尘外仙芽。而一枚茶叶采摘下来,需经过揉捻、烘焙、紧压等诸多工艺处理后,方能成为可供人们冲泡的茶叶。于此意义来看,茶的生命无异于经历一场凤凰涅槃,在淡淡清香中重获新生。 上品茶叶味醇韵雅,然必生于艰难之境。《茶经》载录: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一个人品茗久了,自然能品出茶中丰富的况味,从茶叶质地到沏茶温度、水质,到浸泡时间,...
查看全文 >
茶道,在人类的旅途中应该出现在最静谧的时刻。比如,出现在一阵春雨的滋润中,那是一座旷野之中出现的旅馆,带着茶叶的人出现在旅馆,春雨溅湿着木窗,楠木构造的旅馆中只出现几张陌生的面孔,他们仿佛在等候,仿佛准备着出发。在这一刻,最适宜打开属于自我的茶器,那是随身携带的器物,犹如乐者带着他们神秘的乐器,所有被人随身携带的器物,即灵魂生活中的伴侣,无论出现在何处都是为了伴随自身的存在和心爱者的梦呓。旅者在...
查看全文 >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明确的表现出茶叶最初登上历史舞台是作为一种药材。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令茶成为药中圣物。近代,茶叶经历了从药材到日常饮用品...
查看全文 >
云南其实有无数山头,这无数山头里,有知名度高的,有默默无闻的。有茶友说有幸喝过几个山头,冰岛的甜,甜的几乎都不像普洱茶。而老班章的霸气,喝完一杯茶,真的浑身汗淋淋。绝无夸张,而且还不是天气热的缘故。还有景迈的柔,轻轻的,顺顺的。无量山的,重苦,投茶多,泡杯子里,然后过了大概十几分钟后喝,苦中微涩,然后顺着喉咙下去,在喉咙深处回甘,那种散发出来的感觉,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 古树...
查看全文 >
如果有人问我会不会喝茶,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茶在中国,已经升华到一种“道非道,非常道。”当茶被引入“道”玄而又玄的众妙之门后,谁还敢在茶道面前张扬放肆呢?陆羽穷毕生精力,写了《茶经》,被尊为茶圣后,在茶面前还谦虚得像个低年级的学生呢。 我曾驱车到漳浦中国惟一的茶文化博物馆,流连大半天,才发现每一片茶叶的背后,都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出自对茶的喜爱,家里也装修一间榻榻米风格的茶室,搜罗了众多的...
查看全文 >
在日本,品茶是一种高雅的生活品位,对于初到芦屋釜的我们而言,听说要去体验日本传统茶道,大家都兴奋莫名。 真正日本茶道的礼仪是很复杂的,首先器具名目繁多。茶室是用竹木和芦草编成,小巧雅致,正适合于主客间倾心交谈。茶室内还设置了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茶道有多种制茶方式,而最能体现日本特色的莫过于抹茶。把精制的茶叶用茶臼捣成粉...
查看全文 >
何为“茶席”? “茶席”从狭义来说,是指“泡茶席”,即是泡茶时,摆放茶具的桌面;从广义来说,泡茶席、茶室、茶屋等都包括在“茶席”之中,即是在品茶时营造出优雅、清净的空间。 茶席一词是近代才出现的,在古代茶文化史料中,并没有茶席一词。但是,古人们对茶的追求却一直未曾停步。 在唐朝时期,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把茶文化升华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文化符号。...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