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普洱茶有自己的方式,观汤色、闻香气、尝味道、看叶底 接着说【闻香气】1、不成熟的青草味一一茶叶炒得很不熟所产生的类似青草的气味生青味一一茶叶炒得不熟所残留的生涩气味清香一一优质的晒青毛茶还没进入自然发酵阶段,植物本身的清新香味花香一一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时,所产生的类似鲜花的香味果香一一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时,所产生的类似果实的香味2、成熟的蜜香一一有一定自然后发酵程度...
查看全文 >
茶人看茶是有生命的,真正静下来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茶叶那种生命特点。就像每个生命都不同,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也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白茶就和小孩子的感觉很相近,茶味非常清新。”白茶是茶叶最嫩的时候、还没有成为一芽两叶的时候采摘叶心制成。制作的时候也很不同,白茶的制作不需要炒,而是先晾干,到一定程度烘干,就是白茶了。“绿茶,就像年轻人一样,充满了勃勃生机。”绿茶泡出的味道比白茶多一些,充满春天...
查看全文 >
紫砂壶炉均釉,宜兴当地称画彩釉、上满釉。其法始于雍正元年,也有说始于乾隆年间。为什么会泛起这种装饰?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清代宫廷用器的富丽堂皇的审美趋向和瓷器繁缛的装饰影响波及紫砂陶的装饰风格。二是紫砂陶器在时大彬的发扬光大和清初陈鸣远的充分施展后,陷入了因循保守和陈陈相袭的境地,无甚变化,制作技艺也一代不及一代,其时陈曼生也还未对茶壶的造型设计进行前无古人的革新。在需要呼叫新的创造精神,力变狭...
查看全文 >
“以茶道为圆心,茶艺为半径,画一个圆即茶文化。”圆心是生命的定位、是生命的立足点,有立足点才能决定方向,才能选择目标。有了方向、目标,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是人生之道,学茶艺的目的。为的是追求人生之道。圆心定位在此,半径愈长,画出的范围就愈大,茶文化的范围也越大。 茶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艺,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故茶文化中有行为,有物态,有思想,有制度,必须是物质加精神才是完整的茶文...
查看全文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被茶着了魂的女子,岂止是懂得茶的心事?茶,是没有心事的。他说,自古清茗似美人。她不语,不代表不疑惑,就是不问。问,何须屈子的壮志,未酬之心固然高扬,又何必投身涟涟江水? 清水可以洗尘,如清风拂面般舒爽。是的,肌肤的肮脏去了,花下的容颜舒展了,可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呢?除非佛祖真的显灵,或者仙子今晚就踩着凌波微步前来叩响窗棂。否则,纵然有一颗超凡脱俗之心,纵然寂寞在月下开出...
查看全文 >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
查看全文 >
北宋时期,茶诗会异常地兴盛起来,除了历史和自然两个方面的原 因使饮茶之风盛行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北宋的时候,茶文化已经深入 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贵族阶级爱饮茶,一般平民也以饮茶为乐。 这在相关 资料里也可以找到记载:如王安石《议茶法》认为:“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 日以无。” 梅尧臣描绘宋时饮茶风行:“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取之由叶...
查看全文 >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临窗而坐,沏一杯安化黑茶,藏青色花纹的口杯,泛着瓷白光晕,琥珀色的茶汤氤氲弥漫出的陈年醇香,溢满屋子,摊开书,不疾不徐读几行文字,品上一口茶,竟有一种重回白衣少年的滋味。窗外的天,蓝得一望无际,时光,用很江南的姿势慢慢流过。 我一直喜欢喝茶,尤其对安化黑茶情有独钟,这不仅是它那甜纯爽滑的口感,更还有其清晰的历史脉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由令人心驰神往。 安化...
查看全文 >
茶即道,道可道,非常道。片叶中窥得的,皆是缘。 语言“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碗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三碗琥珀汤,就把阑干拍遍繁华褪尽。这是古人的心境,所谓禅茶一味,也是以茶提神,以茶静心,神思驰往,“悟”既是“得”,茶为介,终得“大彻大悟“。 抛开很深奥义的禅茶不说,茶道之于现代的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自生在徽州,长在徽州,百年以前的...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