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笑话:
穷秀才和土财主狭路相逢,俩人都戴着帽子。
土财主嘲笑说:哟,你装满四书五经的脑袋上,怎么顶着一个屁帘儿啊,那也能叫帽子?
穷秀才反讥道:哎,你华丽昂贵的貂皮帽子下,怎么长着一个肉瘤子啊,那也能叫脑袋?
这个笑话说明:经常在一起的两个事物,还是要“配得上”,才更相得益彰。比如,好水配好茶。
1、水是茶之母
茶对水的依赖是天然的、单方面的。水哺育了茶的生命,没有水的滋润,茶树不可能发芽。水塑造了茶的风味,要想成就一杯好茶,离不开一杯好水。水圆满了茶的价值,没有经历水的冲泡,茶甚至不能成为茶。
80分的茶叶,如果用100分的水来冲泡,那么最后成品就是100分的茶汤。
100分的茶叶,如果用80分的水来冲泡,那么最后的成品就是80分的茶汤。
既然茶的风味决定于水,那么爱茶之人对于水的执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究竟什么才是好水,历来众说纷纭。
2、这个孤儿给出了好水标准答案
于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有一个孤儿,用一生的时间,为这个问题找到了属于他的标准答案。这个孤儿就是茶圣陆羽,他的“二十名泉”和他的《茶经》一起,成为被后世茶人顶礼膜拜的存在。关于“二十名泉”,前人之述备矣,这里不做赘述。遍访天下名泉之后,陆羽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和他的《茶经》一起流传后世,让山西的茶人充满怨念,让湖北的茶人昂头挺胸。这句话很短,只有8个字:
楚水第一,晋水最下。
3、茶楼的茶水更好喝
陆羽寻泉的故事堪称传奇,然而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陆羽笔下的泉水,又有多少能扛过工业时代的污染呢?除了第20名的雪水(古人称雨雪之水为“天泉”)以外,其余19处泉水皆有出处,但是其中有11处,或枯竭,或污染,已经不能饮用了。天下二十名泉终究成为昨日黄花。
如今人们喝茶,或前往茶楼,或在自己家中冲泡,大多只关心茶叶是否名贵,对于泡茶之水反而没有那么多讲究。但是细心的茶客还是能从茶汤的滋味中品出一些微妙的差别。同样的茶包,在茶楼冲泡就香气浓郁,滋味甘冽,但拿回家自己泡,就香气寡淡,滋味不足。根源就是水的差别。茶楼里的水,究竟有着什么秘密呢?
4、水的硬度和酸碱度影响茶汤
单位体积内钙镁离子的含量越高,水的硬度越大。钙镁离子会与茶汤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反应,使其溶解度降低,以及生成沉积物,从而导致茶味寡淡,茶汤浑浊。水越硬,茶汤品质越低,水越软,茶汤品质越高。
PH值越小,茶汤的颜色越淡,鲜爽度越强,香味越明显。PH值越大,茶汤的颜色越深,味道越陈口感越软,香味越钝。
所以,在其他条件恒定的情况下,水的硬度越大、PH值越大,出品的茶汤就越差。
5、结语
茶楼毕竟以茶为业,自然掌握着更好的水源,以及更专业的方法来呈现出一杯好茶。而普通的饮茶爱好者做不到茶楼那样优秀的出品也在情在理,毕竟这属于用自己的兴趣爱好挑战别人的谋生手段了。
另外,现代科学证实,以泡茶的标准而言,南方的水源是要优于北方的,这也与茶圣陆羽的结论吻合。但陆羽单独点出了“楚”和“晋”,看来至少是在当时,湖北的水质确实冠绝南方,而山西的水质也确实在北方垫底。二者分别处于泡茶水质鄙视链的顶端和底端。
这不仅是白纸黑字的史料,更是被无数茶人奉为“至高文献”的《茶经》的记载!看来这一波,山西不服不行啊。只是一千多年过去了,湖北的水质还能像当年那样有统治力吗?这恐怕又是一个能在互联网战上十页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