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鸿泰昌,很多茶友都知道这是一家著名的号级茶庄,老茶客可能还知道它在泰国生产,使用泰国茶叶,因此建国后仍有延续生产。
但很少有茶友知道,当年鸿泰昌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大到连李小龙都亲口品尝,茶品上亦有”车轮包鸿泰昌“,“暹罗鸿泰昌",”鼎兴号鸿泰昌“之分。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带茶友们了解下不同时期的“鸿泰昌”。
鸿昌与鸿泰昌
鸿泰昌的前身是鸿昌号茶庄。鸿昌号于1920年(一说1926年)初创于倚邦,最初以倚邦小叶种茶为原料,加工精品普洱茶,年产量在6吨左右,主要销往四川等地。
当时,倚邦茶叶发展势头迅猛,倚邦大街上还有陈会明、杨聘号、崔梅祥、盛裕祥等10多家茶庄,年产普洱茶共7000多担。
鸿昌号茶庄当时的光景也很好,最多时年产普洱茶800担,经整董(普洱市江城县附近)等地销往泰国及东南亚其他国家,负责销售的是一个姓马的家族。
20世纪30年代,时局变动,再加上普洱茶销售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各地的大茶庄都陆续在国外开辟了新的分号,转向外销。
而鸿昌号茶庄也因这种经营业务需要,在泰国开设了分号,为了区分,就在鸿昌中间加了一个“泰”字,这就是“鸿泰昌”茶庄名字的由来。
在创立初期,鸿泰昌主要代销倚邦总号的普洱茶,后来鸿泰昌的业务越做越大,第二任少当家马少昌为此专门从国内搬到了泰国曼谷,亲自管理“鸿泰昌”。
1942年,日军大举入侵缅甸,云南边境时局动荡,普洱茶很难再南下出境,泰国鸿泰昌和总号鸿昌号之间也渐渐断了联系。
建国后,鸿昌号茶庄结束私营,并入中茶管理,而鸿泰昌由于身在境外,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不过原料方面就只能就地取材,用清迈的茶菁压制普洱茶。
当时鸿泰昌在泰国有三个原料基地,其中一个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的茶房村,这是泰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山林层叠,云遮雾绕。
由此,鸿泰昌不仅在用料上出现了重大变化,之后由于经营上的问题,更是出现了”车轮包鸿泰昌“,“暹罗鸿泰昌",”鼎兴号鸿泰昌“等不同茶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普洱茶帝国鸿泰昌
原来在抗战胜利后,马鼎臣带领家族来到缅北继续经营,除生产勐海出产的鼎兴号紧茶外,其他经营也很成功,成了那里有名的企业家。
马鼎臣的女婿纳浩然(又名纳彩配)先是在缅甸北部生产猛景紧茶,20世纪60年代进入泰国,和马少昌一起成立鸿利公司,在泰北芳县生产福禄贡茶和鸿泰昌茶。
这种鸿泰昌由于包装纸上有一圈类似轮胎的花纹,又被称为车轮包鸿泰昌。
越做越大的鸿泰昌,后来还与香港东升茶业合作,让鸿泰昌茶品能够按整柜集装箱货柜的规格进入香港,新加坡等地,并顺利在当地设立分公司。
此时的鸿泰昌普洱茶,销售地区扩大到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是普洱茶历史上第一个有如此大规模的号级茶庄,有人甚至称其为普洱茶”帝国“。
当时鸿泰昌有多深入人心?据说70年代,武打巨星李小龙在《唐山大兄》中的一个场景中,就喝过鸿泰昌普洱茶。
20世纪80年代,纳浩然将鸿泰昌转让给张学清的东升公司经营。不过张学清去世以后,经营陷入困境,公司里一位姓刀的发酵师就出来单干了。
后来这位发酵师跑到泰国清迈府附近一个叫芳县的地方,和一个姓沈的老板娘一起生产普洱茶,商标也用鸿泰昌,不过现存数量非常少,很少被人提及。
2004年,大限将至的纳浩然将旗下的福禄贡茶和鸿泰昌茶,都转让给一位李开明的企业家,由此,泰国的鸿泰昌传到了第三代。
由于此时普洱茶在国内已经兴起,鸿泰昌这一在号级茶时代就已经出名的茶庄就被人抢注,第三代鸿泰昌只好加了“暹罗"二字,成了“暹罗鸿泰昌"。
而”鼎兴鸿泰昌“,则是李开明的的合伙人马占华所生产的,为了与“暹罗鸿泰昌"做区分,他生产的鸿泰昌,每饼茶内又加了鼎兴号的内飞,即鼎兴鸿泰昌。
至此,这个起源于民国初期的号级茶庄,走过风雨,饱尝沧桑,但又在一代又一代的薪火传承下得以延续,成为了普洱茶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