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茶文化引领者在做茶空间,生意看起来很不错,走的路线是传统工艺加上辛巴克类似的设备与装修风格,这个方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喝茶。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案,但是一看品质,蒙圈了,168元一杯茶,别说喝了,就算社交都会让人不适,但在长期农药化学转基因的影响下,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免疫。我并不在意他们受到什么影响,更不在意他们的健康,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但这种做法,因为影响健康,严重影响茶文化,或者传统文化的正面发展,因此在这里说一下。
很多类似星巴克这样的经营方式,从理念来说,总体目的并不是卖茶,是以茶来提供人们交互的方式,以此让人们获得更好的发展。总体来说,经营者卖的不是茶,他们卖的是空间,茶不是主体,所以,如果您想开个茶馆,请不要被迷惑。因为,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换其他,这些经营者的背后团队,大部分有着像喜茶一样的资深设计团队。如果您想开茶馆,千万不要入局,简单来说,他们不是卖茶,类似西游记的剧情,需要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才能看出伪装,千万别打眼了。
人,都有审美疲劳的时候,如果一个品牌,没有主打的灵魂,时间久了,人都会审美疲劳。而要经营好一个品牌,如果没有主打灵魂,没有品质,那么这个品牌的核心,就是资源互换,花样创新。
作为茶空间来说,我们知道的是以茶+空间来经营的,这是我们的认知,但是在茶没有办法保证茶功能的时候,茶与空间已经发生了互换。也就是说,目前的经营方式是,空间茶,经营者随时可以把茶换成其他的,跟茶没什么关系,只要留住社交群体,保持人流量,那么利润将会可持续。
因此,在不明白茶叶品质的时候,如果我们说做这样的模式,不如说是打造社交空间来得直接一些,因为,花样总会导致审美疲劳。那么,为什么经营者用茶作为社交空间呢?这里的原因是,产品可以上瘾。
因为经营者明白,要把品质维持,这就是硬通货,如果不把品质放在首要地位,那么产品的成本就可以用于推广,社交或者其他地方,这样就可以淡化产品品质,但这样的方案长期会出现问题。因为,产品没有竞争力,所以无法留住人,而资金是留不了人的,那么能做的方案是,上瘾的产品。
在世界上,能被承认可以上瘾的食物很多,在中国合法的有烟酒糖茶,咖啡。现在所知道的是,茶叶的副作用低于烟酒糖,咖啡,因此,茶成为了切入点,只要能打造社交,茶可以上瘾,加上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空间,那么获得持续性的利润是必然的。
那么,这是很好的赚钱赛道么?我只想问大家一句话,满大街都是梦华录的空间,您会觉得怎么样呢?最后能留下来的是什么?作为茶,作为社交,看似是一样的,其实是两种系统,一种以自然,一种以人,这里的文化,技术,就需要用传统的学问来说明。
伏羲的先天八卦,以自然定位,文王八卦,以水火为定位,两者看起来,属性,内容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属性有着本质的区别。水火之所以定位,是以人的认知来定位的。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去行道,那么很快就会气数已尽,为什么呢?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这是道德经明确提出的。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茶空间,茶道,其实我们做的是空间茶,道茶。我们以自己的认知,来看事物,自然的事物因为是自己认为的,所以自然把自己隐藏了起来。如果我们要发现自然的真相,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剥开,我们从曾经的掘地三尺研究实体,再到研究分子,原子等等。我们希望发现自然的真相,但是由于我们的自以为是,自然不屑于显灵。所以当自然物质,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总会感觉到,“无”。尤其是越是在乎自己,越是发现不了自然的真相,它们根本没把我们当回事。因为,在它们面前,无论我们个头大小,在它们面前,都是渺小的,也就是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由于梦华录的场景出现,我们认为,茶空间可以获得持续而又高额的利润,这时候是我们心痒痒的最大感觉,这时候,是我们需要谨慎的时候,为什么呢?咖啡会上瘾,副作用是结石,那么茶有农药,也会结石,您认为很多人是否会担心呢?
如果以消费能力来定义社交群,我想说的是,并不是价格越高,越能交到高净值人群的,为什么呢?高净值的人群,智商本身就比我们高一筹,如果没有过硬的资质与资源让他们感兴趣,您认为这样的生意能持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