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
香港不产茶,却是中国的一大品茶之都。在香港街头,入目皆是“茶”字,茶行、茶庄、茶楼、茶餐厅、凉茶铺……比比皆是。能有这般浓厚的茶文化气象,显然也非一日之功,没有百年时间的造化是很难这样的。
早年间(清代),云南出省的茶叶都需要使用马帮运送。为了节省空间便于运输,云南大叶茶都经过压缩,做成沱茶或饼茶。云南去广东,千里迢迢。一路颠簸,而且随着海拔下降,生茶就在一路上逐渐发酵。马帮为了防止茶饼碎裂,一路上又经常喷水,这就加快了发酵的化学反应。等终于到了香港,绿色的云南大叶茶生饼也就发酵成熟,成为了棕红色的“熟饼”。
熟饼完全失去了生饼时代的生猛苦涩,而是展现出一种温润的味道,入口醇和,回味悠长。香港人大为喜爱,问及来路,回答说是云南普洱,于是就以“普洱”命名。但是这种普洱距离从群山中采集出来的云南大叶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香港人一度认为云南普洱就是 干茶褐红色,茶汤红浓的样子。
随着运输业的发展,香港商人迅速发现了普洱茶的奥妙,知道云南大叶茶最终成为普洱茶的关键全在一个“陈”字。
此外,为了充分展现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魅力,很多香港茶商会将普洱茶存放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销售。当地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可以让普洱茶快速转化,因此,那时香港和广东地区普遍爱喝的“红汤普洱”,其实就是转化过的普洱茶。
港口贸易因素
香港素有“茶港”之称,早在清代民国时期,香港就是普洱茶外销南洋和转口欧洲、美洲的集散地。
据史料记载,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镇,香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而在外销的茶叶中,以1998年为例,外销绿茶是2583.1吨,外销普洱茶和红茶达到了5211.5吨。目前香港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量正飞速增长。
香港茶肆曾有一联云:“普洱铁观音松祷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在此联中,普洱茶位尊第一,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在香港的受宠程度。
饮食习惯和文化传承
香港人曾经爱喝的“红汤普洱”,香气和口感与我们现在喝的熟茶非常接近。在香港温湿度相对较高的茶仓中转化过的普洱老茶,呈现出来的韵味也非常独特。普洱茶愈久愈好喝,这便是香港人笃定的信条。香港还被誉为是饮用陈年普洱茶的发祥地。
港人嗜茶,与养生之道密切相关。
抛开普洱茶的投资属性不谈,很多香港人喝普洱茶,是看重的是它的功效价值。
在香港的茶楼里,点心都随广州的习惯,包子、虾饺、烧麦、粥粉、面饭俱全。而这些食物都或多或少给人一种油腻之感,如果配合上几杯普洱,用茶的淡雅冲淡点心的腻味,唇齿间留下的便只有满口茶香,整个人都会神清气爽。特别是转化过的老茶或熟茶,茶汤醇厚,茶性温润,更是深受香港茶友喜爱。
在传统认知中,喝普洱茶的大多是年纪较长的男性人群,但由于具有显著的降脂减肥功效,在香港地区喝普洱茶的办公室年轻人群同样不在少数。
因此,普洱茶拥有“老中青”三代粉丝,老少皆宜。
代代传承的饮茶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年轻一辈,一直到现在,包括香港在内的整个珠三角地区都还保留着喝早茶的习惯,喝茶仍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日常饮料。
喝普洱茶,不但可以调节身体机能,更有利于清除肠道垃圾,维护身体健康。在香港,喝普洱已经成为了日常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