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茶具,本来仅仅是盛茶水的器皿,它的质地好与坏,想来是不甚影响茶汤本身质量的。但是,一旦饮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领域,饮茶的有关种种,便也渗透了人们的审美观。其中,茶具在品茗的过程中,一方面作为实用器皿出现,一方面又游离了实用功能,成为独立存在的一个审美对象。
茶器蕴含文人之灵气,吸收香茗之精华,方能将茶道之精髓展现的淋漓尽致。
宋人有云:“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
北苑茶在宋代的地位,可见一斑。
九五之尊的帝王都在诗文中推崇北苑建茶,那么在他眼中,与建茶相匹配的茶具又是什么呢?
螺钿珠玑宝盒装,琉璃瓮里建芽香。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宋徽宗《宫词》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宋徽宗
答案也很明显,名士如蔡襄、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甚至位高权重如宋徽宗,不但使用和收藏建盏,还将鉴赏心得写入作品之中,奉其为茶盏之最。
宋代系统论述茶具的书有三本,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审安老人《茶具图赞》。
图源:建盏君
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茶汤是白色,适合用黑釉盏。建安(即建州,辖区包括今闽北建阳建瓯等县市)所造茶盏,色泽深黑,斑纹如兔毫,坯体微厚,烫过之后,能长时间保持温热,不易变冷,很适合点茶、斗茶。其他地方所产黑釉盏,要么更薄,要么釉色不够黑,都不如建盏。
蔡襄作为位极人臣的朝廷大员,也是首位在茶书中将建安所造茶盏(即建盏)封为第一茶器的茶学权威,《茶录》中对建盏的评价,也成为现代人研究宋代茶文化的重要依据。
图源:建盏君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宋徽宗《大观茶论》
含义应该很明显了,宋徽宗以帝王之尊为建盏背书,颇为后人所称道。而“玉毫条达”一说,还首次对建盏的毫纹作出审美要求。“玉毫条达”作为皇帝的审美观,也在千年之后,成为匠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陶宝文(陶宝文:即茶盏),名去越,字自厚,号兔园上客。 ——审安老人《茶具图赞》
此具姓“陶”,表明由陶瓷制作而成。“陶宝文”中的“文”通“纹”,表示此物通体有纹。其名“去越”,意思是并非“越窑”所生产;字“自厚”,指壁厚;号“兔园上客”,联系起来,就是指“建窑”所制的兔毫茶盏了。
赞曰:“出河滨而无苦窳,经纬之象,刚柔之理,炳其绷中,虚己待物,不饰外貌,位高秘阁,宜无愧焉。”
赞中说的“出河滨而无若窳(指粗糙)”,是誉其外表虽朴拙,却无粗劣之感,而有质朴之美,拙中见秀。
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美术论著《御饰记》称:曜变为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而油滴为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天目盏:早在宋代,留学中国浙江天目山一带的日本禅僧们,就把当时的黑釉系茶碗(其中也有来自建阳窑的建盏)当作宝贝带回国,他们把这类黑釉茶碗称为天目碗。
日本的都道府县各博物馆和美术馆,皆有相当数量的天目珍藏,并将其列为国宝级文物。唯独东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建窑「曜变天目」茶碗(南宋);大阪腾田美术馆收藏的建窑「曜变天目」茶碗(南宋)及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和镰仓大佛次郎先生所收藏曜变天目等,这些都是建窑黑釉器不可多得的精湛佳作,为世所珍。
水以“无味”之品而为茶之母,器以“载道”之功而为茶之父。
建盏诞生千年以来,曾遭遇数个重大转折。有宋代的建溪官盏天下绝,也有宋亡后几百年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时至今日,终于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复兴。建盏能走上重回巅峰之路,不仅因为它曾是宋代顶级茶具,还在于它与现代文明已经密不可分。
这是座蜚声海内外的文化风景名城,怀揣有众多国家级和世界级的金质名片。此文仅为大家介绍关于武夷山的茶、盏与山水、文化和历史,是小编阅众多书籍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欢迎关注【武夷岩茶课堂】,关于武夷山、岩茶和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