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茶是一种使命!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秋意渐浓,袅袅凉风,轻盈云水;
衰草鸣蝉,晨光微露,稻禾香风。
今日处暑,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入秋后的第二个节气。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即是“出暑”,暑气结束,酷热时节结束,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度。
立秋过,处暑至,入秋时,燥气起。
【处暑三候】
初候,鹰乃祭鸟。
处暑之后,秋之肃杀初显,天地澄净,鹰感知秋意,开始活跃起来,大量捕捉猎物,并进行陈列,如同祭祀。
二候,天地始肃。
处暑至,草木知秋,开始凋零飘落,充满了肃杀之气,万物开始沉寂。
三候,禾乃登。
“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则是成熟的意思,表明秋收开始。处暑时节,农作物成熟,农户开始忙碌秋收事宜,房前屋后,尽是丰收盛景。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此时正值夏末秋初的季节,既要抵挡秋老虎的袭击,又要防止早晚温差的侵害。
处暑期间,天气逐渐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所以要及时增减衣物,保护好身体阳气,还可以通过饮食的方式进行养生。
中医中说:“秋属金,其气燥,通于肺,燥邪当令,最易伤肺。”再加上夏季的余热未清,人体水分流失快,容易津亏体燥。因此,整个秋天都要注意润肺、生津、防秋燥。
处暑饮食原则
1、多喝汤粥
处暑时节,物候干燥,人体就需要滋润除燥,多食用汤粥类的食物,可以起到滋润肺腑的作用。
平时可以用莲子、淮山药等健脾护胃、滋阴养肺的食材煲汤或煮粥服食。
2、多吃酸果
夏秋交叠时节,酸,可以打开味觉,打开新世界。
酸,凉润,收敛,生津。古人通过望梅来止渴,可见“酸”是有生津的作用,正好适合将气血收回来,化解秋的干燥。
此时节,可以多吃些“酸”味水果,例如橘子、山楂、葡萄等,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其中,紫葡萄可以美容抗衰老,而黑葡萄滋阴养胃。
3、吃热不吃凉
处暑时节的天气的变化比较大,在这个时节里,大家除了要注意保暖之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吃太多冰冷的食物。
秋季已经逐步降临,人们很容易在这个时间点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在饮食上,最好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对人体的好处更多。
处暑喝什么茶?
处暑养生要点,润秋燥、解秋乏。
这个时候,一杯清茶,正好可以缓解干燥,解除秋乏。而秋季喝茶,讲究润肺去燥和调理脾胃。
白茶
秋燥时令,适合饮用白茶,特别是白茶中的老白茶,茶性温和,有极好的润燥生津的作用,是秋冬居家必备茶品。
秋冬时节,煮饮一壶老白茶,茶汤橙黄透亮,汤色温暖,滋味甜润醇厚,与秋意正和。
白茶“一年茶,三年陈,七年宝”,经过多年陈化的老白茶茶质转化,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减少,而黄酮等物质稳步增加,让茶叶拥有清热、润肺、降脂等功效。
对于因为在夏天过多食用油腻食物、冷食的身体而言,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另外,常饮用老白茶可以防暑、解毒、养胃的功效,老白茶对脂肪平衡也有一定作用。
红茶
中医上认为,茶性本凉,而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在制作过程中,茶叶不断的发酵,内质转化,红茶的茶性温,滋味醇,入脾胃心肺肾经,可以起到养胃调神的作用。
对于入秋后很容易受到损伤的脾胃,可以有很好的养护作用,还可温补人体阳气。
红茶中的茶黄素、茶红素、茶多糖等物质也会通过人体内部的循环,相互作用,保持住肠道内部微生物环境的动态平衡。进而可以有效的抑制糖、脂的吸收,以及促其消化,保持身材等。
处暑时节,“燥气当令”,人常会觉得口干舌燥,特别是午后和晚上,多喝红茶也可以生津止渴。
此外,多喝红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润肠排毒的功效,借助红茶,可以对人体肠胃进行一个调节,暖胃的同时,帮助提高肠胃免疫力,有效预防腹泻和胃疼发生。
乌龙茶
秋到来,秋乏也随之而来,不少人会在处暑以后染上“疲劳综合症”,无精打采,精神也无法集中,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应该喝杯绿茶或是新白茶提神醒脑。但是对于秋季而言,它们还是太“寒”了。
到了秋季,茶友可以选择喝乌龙茶来消解疲劳与秋乏。乌龙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茶性平,含有适量的咖啡碱、氨基酸等物质,具有兴奋神经的作用。
初秋,饮用乌龙茶,能够拥有提神、清脑、消除疲劳,以及增进思维的作用。与此同时,乌龙茶中还含有多酚类化合物,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咖啡碱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菊花茶
处暑节气天气干燥,不少上班,尤其是经常使用电脑的茶友,很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头昏脑涨等情况。此时,可以选择用枸杞子15-30克,搭配杭白菊10克,再搭配茶3克,用沸水冲泡饮用。
杭白菊具有清肝明目效果,并且比较温和,所以秋天更适合饮用杭白菊。另外,处暑时节还适合喝一些花草茶,例如桂花茶、玫瑰花茶等。
夏尽有秋,凉风有信。
秋日闲暇,小别书斋,悠然独处,赏花吃茶,正是此间快事。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寻一款好茶,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