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普洱茶,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拼配”。而且褒贬不一,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就是到底拼配好还是纯料好。但似乎也永远没有标准的答案,今天我们就以破案的方式来梳理一下普洱茶究竟为何要拼配?背后隐藏的机密是什么?
市面上流传的普洱茶拼配手法种类繁多,神秘莫测。其实更多的是故弄玄虚,自抬身价的商业行为。拼配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件人为的麻烦事,背后必然要有足够的动机,可以把琳琅满目的各种手法总结为两种动机。
一是为了降低成本的利益拼配,一是为了提高品质和口感的探索。无论在普洱茶历史的哪个阶段,都逃不过这两种动机,这就是人性使然。
我们先来看看为了降低成本的商业拼配。假如有一款茶1000元一斤,以1:1的比例加入另一种500元一斤的茶叶,所得到的茶叶就是750元一斤。如果不良商家告诉你这就是1000元一斤的茶,如果你喝不出来,那商家就提高了利润。
按这样的思路,拼配可以永无止境。但事情没那么简单,只是为了降低成本的简单拼配,往往很容易就被发现,主要是口感的不协调。两种或者多种低端的茶叶混合在一起很难产生高级的口感。
这就如同调酒,随便混在一起就能喝,那调酒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算是为了降低成本,负责任的商家还是要做充分的实验,找到协调而平衡的口感,让大众能够接受的同时降低成本。
但这样的商家已经越来越少了,市面上很多商家根本就懒得去拼配,直接在成本10元一饼的茶叶上打上名山名寨,然后暴利出售。
不信,打开某音、某宝搜索老班章、冰岛、易武、薄荷塘等知名茶山,出来的茶叶从19.9元到几千元都有,既然是同样的原料,差价数百倍,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
再来看第二种拼配动机,就是为了提高口感和品质的探索。有时候为了提高品质和口感,就暂时不能考虑茶叶的成本问题。而只考虑不同产区的茶叶的特性,如何让茶叶互补,扬长避短,综合出更完美的一款茶叶。
这就要求拼配师对各种茶叶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无数的实验。成功的标志(没有标准)就是两种茶或者多种茶混在一起要比单独喝其中每一种茶都好喝,这种几率也比较小。可以说一半靠经验,一半靠运气,就算当时成功了,放十年、二十年后是否有更佳的表现,还要看天意。
据说现在有一些资金充足的大厂,将市面上公认好喝的茶叶,拿来做微量元素化验,然后找内含物接近的茶叶压饼,从而模仿已经有优秀表现的茶叶,结果基本以失败告终,大多数产品口感截然不同,这有点像刻舟求剑,也像是老天跟科学开的玩笑。
随着名山名寨的古树茶不断崛起,模仿名山寨古树茶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都是东施效颦,忽悠小白而已。
试想,一片茶树在一个地方扎根几百年,所吸收的矿物元素和天地精华一定是独一无二的,想人为模仿出来,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
就像老班章,有多少人想用其他茶拼配出类似的口感,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据说有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大厂,花了上千万做研发,想做出一款类似老班章口感的茶叶,经过无数次失败,最终还是放弃了。
因为只要喝过真正老班章纯料的人,基本两泡左右就能找回那种感觉,如果不是,就不会有那样独特的口感和体感。因此,好茶的口感是独一无二,很难模仿的,而且,我们一定要喝过之后才能产生美好的记忆和联想,也才能在头脑里形成正确的锚定,如果我们一开始喝的茶就很难喝,就会在脑中形成不好的锚定。
这就是普洱茶拼配的机密。拼配好不好,关键看动机。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要学会品。
重提老话,如果你喝不出区别,一万一斤的老班章和十元一斤的台地茶又有什么区别呢?或者十元一瓶的烧酒和几千元的茅台也同样。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还真是有道理,如果你不能感受的东西,那对于你来说,它就是不存在的。关键是在普洱领域,内含物质化验结果雷同的茶,口感也可以截然不同,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存在?谁又能说得清呢。
内容策划:上海茶城-帝芙特
聚焦茶人茶事,服务茶业经济;
传播茶叶文化,缔造品质生活。
千年茶文化,一品帝芙特。
您还可以在搜狐、微博、腾讯、知乎、微信、京东上找到我们。
不同的平台,不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