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尧臣有句:“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古代茶业兴盛实始自唐,确切地说,是在陆羽《茶经》广为流传之后。陆廷灿《续茶经》中说:“季疵之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季疵之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俾饮之者,除痟而去疠,虽疾医之,未若也。其为利也,于人岂小哉!”就连“茶”这个字的通用亦在《茶经》之后。晋郭璞《尔雅》注:“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茶。”就是说晋时还没有“茶”这个字。那时早采的春茶称“茶”,晚采的秋茶作“茗”或“荈”。清郝懿行说:“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则知茶,不复知茶矣。”
唐代是一个辉煌壮丽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都呈现繁盛光彩,茶业也迎来空前兴盛。中唐时,饮茶在“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茶经》长庆年间(821-824)的左拾遗李珏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旧唐书》茶叶产区几乎已遍布全国宜茶地区,蒸青制茶加工技术趋于成熟,茶叶贸易活跃,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由于茶利大兴,朝廷立法税茶,成为财政重要来源。茶文化就在饮茶风习的传播与盛行中生成新的形态。
从两晋老妇沿街卖茶粥,到中晚唐时“多开店铺,煎茶卖之”,历经400多年,茶肆茶坊这种新业态的出现,标志唐代茶叶进一步商品化,茶叶消费更加普及,也顺应了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城市的繁荣,活跃在城镇的商人、工匠、挑夫、走贩,以及为城镇上层服务的各色人等,形成了一个庞杂的社会群体,他们需要有一歇息、相聚、活动的场所,茶肆茶坊满足了这一客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