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蔡襄《茶录》中对建盏的记载为:“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有对建盏进行描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建盏是中国传统名瓷,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也是宋朝王室御用的茶具。因为斗茶的盛行与繁荣带动了大规模的建盏烧制,同时也是因为斗茶的衰落,建盏渐渐沉寂,走向消逝。
近三十年来,随着建盏窑址被发掘,出土大量的建盏成品与残片,使得建盏又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而后经过人们的努力,在2011年,建盏烧制技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在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会议”上,建盏更是被当做国礼赠送于出席会议的领导、外宾,国礼名为“众星捧月”,星是指正山小种等名茶,而月指的便建盏,一只油滴釉建盏。
从皇室御器到国礼,建盏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斗茶首选,古朴、深邃
建盏,它的“生命”开始于名窑林立的宋朝,是一款黑釉瓷器,在以青瓷、白瓷为审美主流的宋朝,它就像是一枚独特的“黑珍珠”。
这枚黑珍珠因为斗茶的存在,而活跃在宋朝茶人的眼中,成为他们爱不释手之物,成为斗茶、点茶时首选茶具。
宋朝人喜爱斗茶,且将这种对比茶叶质量的比赛,趣称为“茗战”或“斗茗”,斗茶的步骤也是很有讲究:
首先需要将茶饼炙烤干,在茶饼上撬下一块,将其撵成粉末,这一步完成后,再用茶箩筛选这些茶末,筛出细细的茶粉;
接着便是点茶,在点茶前,需要将建盏预热一下,防止在过程中,茶盏的温度降低,达不到最好的效果。而后把适量的茶粉投入建盏中,加入适量的沸水调匀;
之后从建盏的四边依次注入沸水,每次沸水注入后,都需要使用茶筅击拂,直到茶汤的表面浮起一层白沫才算结束。
蔡襄称建盏:“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建盏的保温性能好,其采用的胚土散热慢,茶汤放置很长时间也不会变凉,这样的性能也使得打出来的泡沫能够保持得更久。因此建盏从一众茶器中脱颖而出,被宋人誉为“不可或缺的上等茶器”。
在宋朝茶人的心中,建盏美轮美奂的斑纹与黑色的底色,更能衬托出茶汤颜色的美,而这一抹黑,也赋予建盏沉稳、古朴、深邃的美。
美轮美奂的斑纹,万里挑一
建盏的斑纹多种多样,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千”的名号,主要的斑纹有鹧鸪斑、油滴、兔毫、曜变等。建盏斑纹的出现得利于烧制过程中窑内1300度以上的高温,在高温的烧制下,自然形成各种斑纹。
在高温的环境内,建盏的结晶釉很难控制,极易出现变化,再加上建盏胚胎内的氧化铁含量很高,难以承受高温变化,烧制建盏的难度很高,烧制一件外观没有任何缺陷的又能有自然斑纹的建盏,就算是在现在有现代技术辅佐,成品率也很低。
建盏能在宋朝几乎可说是文人墨客人手一只的水平,自上而下,每个阶级的茶客对建盏都是偏爱有加,它在宋朝的风靡,与它的万里挑一和美轮美奂斑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建盏与别的瓷器不同在于,其他类别瓷器的斑纹一般是由能工巧匠靠着高超的技艺绘制而出,而建盏的斑纹除了需要能工巧匠的技艺,还有烧制过程中的偶然与必然参与。
黑釉在高温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幻化出“可遇不可求”的花纹,呈现出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姿态,一只建盏的成型“七分天注定,三分靠人为”。
改善水质,茶韵更浓
好的建盏需要使用传统方式制作,也需要选用最优质的的原料来制作,唯有建阳地区的原料能称得上最佳,其泥土内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当我们在使用建盏时,这些铁元素就会被释放出来,它能够吸附茶水中的氯离子。
而且易被人体吸收,增强人体内血红蛋白的载体及红细胞运用功能,长时间使用建盏饮茶,有一定预防贫血的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舒缓神经,放松心情的作用。
经常使用建盏饮茶的茶友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用建盏饮茶时,茶汤的滋味更为甘顺润滑,似有股力量在暗中涌动,茶汤与舌尖交融,茶韵更加的浓郁。
养盏可养性
好的建盏不仅能够让茶汤的滋味更好,还能够修养人的心性,起到养人的效果。养盏之道,亦是养人之道,养盏可养性,修于内而形于外,修养使用者的心性。
养盏与品茶一样,都需茶客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性,付出足够的耐心与专心。一只养好的盏,因为是温润内敛的,看似朴实无华,稳重端庄,但内在却是灵秀、有内涵的。
人也该如此,外表不宜浮夸,要收敛自身,不动声色,默默地积累自身的涵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与品性,与人交往之时要想入室的芝兰,久而不闻其香。
当你养盏之时,便会不知觉地被这一只小小的建盏所影响,成为稳重内敛,深藏不露之人。小小建盏,无穷魅力。
“这种小小的黑碗,轻盈而优雅,亭亭玉立,充满了文人气质”。
建盏的美丽在于它自身蕴含的东方神韵,那样清雅,又那样庄重,神秘莫测的釉色与斑纹,更是世间唯一。这也是建盏的魅力所在,从不起眼的泥土到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建盏的工艺与内涵,让其成为国礼,成为永世流传之物。
欢迎关注【百匠茶学院】,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