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有个话题,叫做“最烧钱的兴趣爱好”,没忍住在话题下面控诉了一番——喝茶真的很烧钱。
春天这时候,明前茶要来点吧?总不能错过春茶的鲜美;遇到顺口的茶叶也总忍不住想囤上一点,哪怕知道家里还有十几罐其他品类的茶叶都等待宠幸;盖碗、紫砂,就算泡茶用不到那么多茶具,看到喜欢的也总想买下来,仿佛用它泡出来的茶叶也格外甘醇。
来自同样爱茶的朋友
不久前刚剁手了一把紫砂,传统的孟臣小壶,壶身整体呈稳重的茶褐色,鼓腹、弯嘴、耳把,器形小巧,拿捏在手中不盈一握。中槽青的泥质油润饱满,仔细摩挲还能感受到像梨皮一般有些粗砺的手感,精致的球形过滤出汤流畅,可以说集貌美与实用于一体。
最喜欢的时候莫过于午后,坐在茶桌前,选一款能代表今天心情的茶叶,放入紫砂壶中,热水最好注满,然后盖上壶盖,看溢出的水浸润整个壶身,壶盖与壶身接触时发出类似于金属的碰撞声,清脆悦耳,像是茶叶在水中舒展的伴奏曲。
常年在紫砂壶界摸爬滚打的大神们都清楚,紫砂壶泥矿里的坑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一些现在极为稀少的泥料原矿可遇不可求。
中槽青虽然没有底槽青那般名声在外,但同样是产自紫泥中底层,且于早年开采出来,2013年炼成,风化充分,陈腐期长,用来冲泡茶叶扬香力高、轻快而利落,茶汤紧结柔滑,回甘强、回韵悠长,属性十分特殊。兼有“瓷器善存茶香、紫砂可透气”的性能,因此格外适宜泡乌龙茶。
当然,也正因为紫砂壶透气性好,人们通常都认为“泡什么茶,紫砂壶便会沾染上那种茶的气味”,为了“养壶”,一壶事一茶的情况也是有的。但追根究底,还是要用好茶才能养好壶。
用之前采访过的一位国家非遗传承制茶人的话来说,好茶的标准是统一的,无非是“晴天采摘、取材得当、制作手法熟稔、汤色清澈、茶叶耐泡、入口甘甜顺滑”这几点全部达标。虽然说是“无非”,可真正能符合要求的茶叶却并不多。
铁观音的茶汤
“瓶中露”铁观音算是一个异类。在新工艺制作清香型铁观音占领市场的时候,采用传统工艺,不刻意将采摘的品种纯正的紫芽歪尾的叶片红镶边摔掉,制成的茶叶冲泡后汤色清甘如露,幽幽的奶香伴着沁人的甜香,生津明显,喉韵深沉。虽然沸水坐杯之后舌面略有一点收敛性,却没有明显的苦涩之感。且耐泡度并不因坐杯而有所下滑,如若冲泡得当,可达到九泡有余香。
现在很多人将传统工艺与重焙火混为一谈,甚至将“浓香型”与传统工艺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些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不管是浓香型还是清香型,做青到位,减少茶汤内含的刺激性成分对于一款乌龙茶才是最基本的要求。
好茶与好壶总是相互成就。半球形紧结重实的铁观音如铃铛般跃入紫砂壶中,浇灌热水后静待几分钟,随着倾倒,金黄透亮的茶汤流畅利落的呈抛物线落下。小巧的容量恰好更能展现铁观音复杂的香气和多韵的滋味。
虽然“控诉”喝茶这个爱好费钱,但我相信,更多爱茶人内心却依然觉得为茶买单甘之如饴,毕竟茶之于人,茶器之于人,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别样礼物,更是陪伴多年相互了解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