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人,土家族。是少数民族出身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茶人。曾任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二任所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云南茶叶》主编、中华茶人联谊会荣誉理事、云南省茶叶学会(1981~1997)副理事长、云南省茶业协会荣誉理事,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顾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从1965年起,他先后在云南茶科所、勐海、景洪、思茅、澜沧、江城、孟连等地茶区进行生态茶园的探索、研究、示范、实践。1988年,他为思茅地区江城县牛洛河茶场规划设计了净面积为10000亩的茶叶经济生态园,三年时间建立复合生态茶园10233亩。1991年产茶200吨,1992年突破500吨。1993年4月,出席在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任组委会委员。会上交流了他与梁凤铭副研究员合写的论文《古生态学与茶树起源传播驯化的系统猜测》,被收入《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一书。1996年11月中旬,他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参与了“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论证会”,用“净光合值法”类推测算出千家寨古茶树树龄。1997年2月和2001年4月,他先后出席在思茅澜沧和思茅镇沅举行的第二、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了七人合作由他主笔的论文《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和茶树植物群落的发现及其意义》,以及他与梁凤铭副研究员合写的论文《普洱茶和普洱茶文化》、《茶文化是茶叶生产力》,提出了茶文化是茶叶生产力的理论。
他著述颇丰:主编过《马里共和国法拉果茶叶农场技术规范》、《西双版纳州文史资料第四集茶叶专集》、《云南茶园建设技术规范》,参编《西双版纳国土经济学研究》,发表的其他论文有:《巴达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及其意义》、《论茶树速成高产栽培法》、《云南茶叶发展战略和战略措施》、《中国茶叶战略转移的思考》、《生态学学习笔记》、《中国茶园建设生态之路》、《茶树太阳光谱考察》、《西双版纳茶叶开发研究》、《论茶文化源泉与中国茶文化发展》、《西双版纳南糯山哈尼族诺博文化研究》、《云南茶叶发展和我的茶海之梦》、《茶文化与21世纪议程》等,
其中,《云南茶文化建设构想》被编入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走向未来启示录》,《国家昌盛是发展茶叶的最大机遇》,被收入《中国改革回顾与展望理论文献》,生平简历被收入《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
#云南普洱茶人谱#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