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江, 源自雪峰山, 流经洞口县,干流全长100余公里,流域面积230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76立方米/秒。上游穿行于雪峰山谷,迂曲湍急,中下游为丘陵地带,流速平缓。主要支流有长塘河、古楼河、半江、黄泥江等。竹篙塘码头为其最上游码头, 曾经是武冈茶叶销往汉口的装箱启运之地。
洞口县,秦属长沙郡;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称都梁侯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称都梁县,属零陵郡;吴宝鼎元年(266年)改都梁县为武冈县,属昭陵郡;晋太康元年(280年)分武冈东北境置都梁、建兴二县,洞口属建兴县地,隶属昭陵郡;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合武强(原武冈县改)、建兴、都梁三县为都梁县,洞口属都梁县域;隋开皇十年(590年)都梁县并入邵阳县,洞口为邵阳县辖地;隋大业元年(605年)从邵阳县内析置武攸县,洞口为武攸县辖地;唐武德四年(621年)更武攸县为武冈县,复置建兴县,洞口属建兴县;唐武德七年(624年)省建兴入武冈,洞口属武冈县辖地; 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武冈设军,领武冈、绥宁、临冈三县,洞口属武冈县;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武冈军为武冈路,领一司(兵马司,后改为隶事司)和武冈、绥宁、新宁三县,洞口属武冈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武冈路为武冈府,领武冈、新宁、绥宁(后属靖州)三县,洞口属武冈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武冈府为武冈州,隶属宝庆府,省县入州,洞口为武冈州辖地;清袭明制,洞口仍属武冈州辖地,隶属宝庆府;民国2年(1913年)改武冈州为武冈县,直属湖南省政府管辖,洞口属武冈县地;民国27年(1938年)湖南省设九个行政督察区,武冈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洞口为武冈辖区;1949 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武冈县属湖南省邵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置管辖; 1951 年9月30日在武冈县西北境,成立武冈县雪峰办事处,同年12月13日,改为武冈县洞口办事处; 1952 年2月1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设立洞口县,同年4月1日正式成立洞口县,属邵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79 年邵阳专署改称邵阳地区行政公署(简称地区),洞口县属邵阳地区管辖;1986 年1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邵阳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洞口县属邵阳市管辖。
洞口
清顺治时期(1644--1661年),武冈州在雪峰山少数民族聚居区设定十三峒:上山峒、渔子溪峒(现桐山乡境内)、大茶园峒、半山峰峒、檀木冲峒、沈家岭峒、上奔龙江峒、下奔龙江峒(现大屋乡境内)、荆竹山峒(现渣坪乡境内)、鹅梨树峒(现月溪乡境内)、千丘田峒(现古楼乡境内)、百家坡峒、下山峒(现渣坪、长塘乡境内)。老百姓便将平溪江流经的狗爬崖峡谷处的深水潭称为峒口潭(后人称洞口潭),这里也是通往云、贵的要道,是湘黔古道的起点。这里山清水秀,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物产和历史沉淀:绵延千里的雪峰山脉,从这里开始,成为湘西南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形成了独特的生态资源、养生环境,其东边的洞口塘是雪峰山开启的大门,是当时湘黔古道的唯一出口,那被马蹄和脚步磨光的青石板上仍能感受到当时湘黔古道的商业繁荣,仍能寻觅到“南方丝绸之路”上洞口茶走出大山的足迹。但后人总想不明白的是,怎么洞口却没洞,却不知洞口即是峒口。
洞口原意为峒口,出县城沿平溪江西行1公里,江水从西横断雪峰山向东流去,峒口塘两岸险峰对峙,形成峡谷,江水穿峒而去,至此形成深潭,名曰“峒口潭”,后演变为“洞口塘”,“洞口”之名源出于此。这里既有长江三峡之幽,又有华山陡峭之险,更有衡山烟云之秀,每日烟云变幻万千,绮丽多姿。
峒口潭
洞口县历史上曾是“西控云贵,东制长衡”的军事要地。199年,张飞奉刘备旨意,攻下荆南,直取昭陵后沿资水而上,欲取武陵,达洞口塘时,遇山洪暴发,又见山势险峻,故停兵休整,然正值春夏之交,洪水过后,兵卒中瘟疫(疟疾)漫延,张飞派人四处寻医问药,至古楼,一老者见张飞的兵卒诚恳,既拿出陈年老“熬茶”献之,并告用文火慢熬,卒依言熬之,上百感染兵卒喝后,七天全部病愈,张飞高兴至极,面谢老者而去。如今,洞口瑶民尚保留制、喝熬茶习俗。
张飞
洪武十八(1385)年,蓝玉自云南班师回朝,一路北上,翻过雪峰山后,带领部队在离武冈州不远的湘黔古道上的古楼驿站过夜,茶水楼知其为将军,特为其献上最好的“贡舜茶”,蓝玉喝过顿感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大呼:“好茶!上等好茶!”次日临行,茶楼又奉送一包“贡舜茶”与蓝玉将军,蓝玉回京后,亲自进宫将其奉献给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品尝后龙颜大悦,直呼好茶。待问明来处,一道圣旨将此茶封为贡茶,史称盐井贡,命年年与武冈州的云山云雾贡茶一道贡奉,并在古楼设茶司专管茶叶生产、加工和贩运,湘黔古道也因此而一度繁荣。
洞口县也是革命老区,1935年12月贺龙、萧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经过这里,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雪峰山会战”著名的江口狙击战也发生在这里。
雪峰山会战”
江口狙击战
据《邵阳市志》(1994年)记载,1954年10月,湖南农学院朱先明在洞口县和绥宁县发现野生茶。1956年12月,城步、武冈、新宁等县也发现野生茶。据1978年6月新化炉观茶科所陶中桂提供的资料显示:湖南农学院朱先明1956年对洞口县的野生茶资源考察发现,在和平乡(现属江口镇)的高山区山沟发现很多野生茶树,庙湾(属绥宁县,现为瓦屋塘镇庙湾村)、古楼、向阳(现属竹市镇向阳村)、挪溪、宝瑶(现属挪溪乡)、四季(现属挪溪乡)、安溪(现属挪溪乡)、大平(应为太平,现属高沙镇)等乡镇也曾发现过野生茶树。
挪溪乡
挪溪乡
古楼野茶分布于洞口县古楼乡盐井村为中心的海拔500m左右的针叶林山地,为灌木型中叶种野生茶,其芽叶绿色或深绿色、富有光泽,新芽新叶肥嫩、多茸毛、持嫩性强。
古楼野茶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分析:鲜叶水浸出物38.35%,茶多酚类含量26.48%,制红条茶汤色红亮、香气高醇、甜香明显,耐冲泡,为“湖红”之上品,有“滇红”风味。制红碎茶品质亦优。1958年新化茶厂特派技术员到古楼,用野茶鲜叶试制成红条茶名茶,成茶汤色红亮、香气高、味道甜,定为全省上等茶。
1980年古楼公社茶厂用其生产的红碎茶被评为全国红碎茶第4套样第5名。1985年古楼茶厂用其生产的红碎茶1号上档被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也是加工绿茶的理想原料,所制绿茶显毫、粟香、味爽。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用其制成的“古楼毛尖”,1996年获“湘茶杯”金奖、1997年获“97’中国国际茶会”金奖、2005年获“中茶杯”一等奖。
1958年2月,湖南省农业厅309号文件函复洞口县,同意在茶铺建立国营园艺场,洞口县将场定名为洞口县茶铺农场。农场建立后。县委组织了浩浩荡荡的建设者进行开垦,从1958年至1964年期间,共开垦了5000亩左右面积,其中茶园500亩.水田800亩,鱼塘200亩,全场有职工414人,国家干部17人。
茶铺农场
1965年改属邵阳专区管理并改名为邵阳专区茶铺农场。
洞口县茶铺农场
1972年5月,为发展茶叶生产,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以111号文件同意将湖南省邵阳地区茶铺农场改为湖南省邵阳地区茶铺茶场。依照上级指示精神,紧紧抓住茶叶这个拳头产品,全场干部团结奋斗,茶园扩展到2000余亩,建起茶叶加工厂,改生产红条茶为红碎茶,实现粗、精联合加工,
1986年邵阳地区建制撤销,茶场更名为邵阳市茶铺茶场.归口市农委管理。全场总面积为11000亩,其中耕地面积6500亩,是邵阳市最大的国营茶场。
1985年,朱先明教授组织省茶叶学会和省农业厅进行全省的名优茶评比,以绿茶为主,按当时的评比规则,连续三年评为优质茶的,可以授予湖南省名优茶称号,连续三年评为省名优茶的,授予湖南省名茶称号。1985年古楼雪峰茶--古月毛尖开始研制,朱先明教授亲自制定鲜叶标准、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外形定型。洞口县茶叶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尹小梅和刘兴祥亲自参与研究制做。1989年将古月毛尖更名为古楼毛尖,获湖南省名优茶称号。
经过近千年来的传承和改进,古楼茶的品质愈发高贵、优雅,引来历代帝王将相、千古名流的一致青睐。改革开放之初,古楼茶厂就将茶叶送到各级检测部门检测,检测人员检测后惊呼“不可思议”,无论色、香、味、型,古楼茶叶都无可挑剔,更难能可贵的是,古楼茶的内涵营养物质含量远高于其他茶品。经多次检测:古楼茶叶的水浸出物高达38.64-44.35%,茶多酚25.68-31.81%,氨基酸3.96-4.45%,咖啡碱4.16-4.35%。是纯天然茶叶中难能可贵的佳品。1978年为全国茶叶基地县、1986年列为全省出口红茶生产县;2006年被湖南省政府列为全省十七个重点茶叶产业基地县之一;2015年全省38个茶叶主产区之一。全县茶叶面积41060亩,其中投产面积36800亩,良种茶面积16900亩,无性系良种茶面积14200亩,有机茶叶示范园5000亩;产量3500吨。
近年来,该县茶叶在以“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湖南雪峰生态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和“茶铺茶业有限公司”等公司、茶厂的带领下,涌现了 “ 古楼”、 “湘乐”、“湘水玉芽”等较有名的茶叶品牌;主要品牌有:(1)古楼珍品毛尖王(2)古楼银毫、(3)新升毛尖、(4)新升碧螺春(5)、奇山红茶-九天、(6)将军红、(7)盐井红茶等十多个品牌;其中“盐井贡茶”、“雪峰云雾茶”多次荣获国家、省级金奖;广大茶农种茶、做茶的积极性有较大提高;全县共有两项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口熬茶”和“龙凤茶”制作技艺。
特别是“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 首先成为省级龙头企业、在建立起较好的内销网络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使全县及周边茶叶通过公司直接出口到美国、英国、俄罗斯、中东和非洲。古楼红茶成为“湖南红茶” 十大企业品牌之一,古楼乡也因此成为茶业特色小镇。
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
作者:易祖强(邵阳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