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皇帝中之寿魁,寿终时享年8 8岁,这也许是和他一生嗜茶分不开的。
他除了爱饮茶之外,也是一位写茶诗最多的皇帝。在他写的42000多首诗中,茶诗就有250多首,其中有一首写到了普洱茶,昆仑对此诗做过一些搜集考证和研究。
清高宗乾隆皇帝嗜茶,更爱普洱茶,又注重品水,他曾对陆羽茶圣的二十水品提出批评,在《荷露烹茶》诗的附言中他说道, “水以轻为贵”,故“水以轻者为上”是他的品水理论。
而这首“烹”普洱茶的水即是用“雪”来“烹”的,他认为,雪水轻于玉泉,在他的《坐千尺雪烹茶》一诗中他写道, “……泉水终弗如雪水,从来天上洁且轻。高下品诚定乎此,惜未质之陆羽经。”
泉水与雪水相较,乾隆认为雪水质最佳,因为它具备了“洁且轻”两大优点,所以他对陆羽二十水品中,将雪水放在第二十位,提出了质疑。
根据乾隆“水以轻者为上”的原则来看,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雪水与荷露水应该放在诸泉之上,名列榜首,这可说是在品泉鉴水理论上的一大突破。
昆仑的这些解读可以作为理解乾隆帝烹普洱茶时,为什么要用“雪”来“烹”而称之《烹雪用前韵》题目的题解了,也更容易理解其“烹雪”全诗之意境矣。
全诗二十句/140字/古体诗
瓷瓯瀹净羞琉璃, 石铛敲火然松屑。明窗有客欲浇书, 文武火候先分别。瓮中探取碧瑶瑛, 圆镜分光忽如裂。莹徹不减玉壶冰, 纷零有似琼华缬。驻春才入鱼眼起, 建城名品盘中列。雷后雨前浑脆软, 小团又惜双鸾坼。独有普洱號刚坚, 清标未足夸雀舌。點成一碗金茎露, 品泉陆羽应惭拙。寒香沃心欲虑蠲, 蜀笺端研几间设。兴来走笔一哦诗, 韵叶冰霜倍清绝。
乾隆帝这首诗写了当时晨饮用雪烹普洱茶的全过程,有对皇宫品茶环境、氛围、茶具、燃火、取瑛、观沸、烹煮、品赏、感受、评论、吟哦的生动描写,可说是一位品茶大师、鉴赏大师在论普洱茶道。
《烹雪用前韵》诗第一句是对茶具的描写,用瓷茶盅来作烹煮瀹茶的盛具,胜过那天然的各种有光宝石。宋朱熹《朱文公集》七《康王谷水簾诗》有“追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之句。“瀹”为以汤煮物。
第二句“石铛”中的“铛”属釜,炊具之温器,汉服虔《通俗文》称“鬴有足日铛”。“然”字是燃烧的“燃”的本字,这句说燃松屑之火以沸炊温。
第三句是说,明窗旁坐着来客想晨饮, “浇书”即晨饮。宋代诗人苏东坡先生谓晨饮为“浇书” (见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说郛九))。第四句是说烹茶时的氛围。第五句是说从陶制盛器瓮中取出石玉水晶似的美玉(雪块)。
第六句是说,在甕中的雪形如圆镜一样,取出时破裂而“分光”了。第七句是说,玉色美石般的冰雪取出来不减莹徹之高洁。第八句说,零碎的雪块好像光华的美石彩结, “缬” (音xie),彩结。
第九句是说,烹茶之汤沸已渐大的状态,俗以汤之未沸者为盲汤,初沸曰蟹眼,渐大曰鱼眼,唐代白居易《长庆集》六三《睡后茶兴忆扬同州诗》曰:“沫下麴尘香,花沸鱼眼沸”。“麴” (音qu)麦豆混合物。乾隆帝观察烹茶汤沸程度用“鱼眼起”,十分生动形象。
第十句说,有名的茶品摆在盘中。第十一句是说春茶在清明节雷雨前后有着不同的脆软度。第十二句说,把凤凰神鸟似的小团茶分裂开来又觉可惜。“小团”即普洱贡茶“团茶”中的一两五钱重团茶。“双鸾”指凤凰之类的神鸟。“坼” (音che)分裂开之意。
第十三句“独有普洱號刚坚”,是全诗的核心之句,乾隆帝品饮后称赞,独有普洱茶的色香味茶性独特,滑润、回甘、醇和,坚硬强劲而“號刚坚”。《荀子》(法行)中曰:“坚刚而不屈义也”,乾隆帝借喻自己的性格也如此坚强不挠而“刚坚”。
第十四句“清标未足夸雀舌”是说,俊逸的风采都未足以来夸这雀舌般美妙的嫩茶芽。“清标”指俊美洒脱不同凡俗之俊逸风采。
第十五句“點成一椀金茎露”,这“點”字用得很灵妙,道出了烹茶如同石膏点豆腐般地要掌握好火候分寸,才能点成一椀(木椀)芳香的金茎甘露来。
第十六句“品泉陸羽应惭拙”,此句是乾隆帝以雪烹普洱茶而得高品味的“水以轻者为上”的品水理论,笑说善于品泉的茶圣陆羽应感到惭愧笨拙不如自己。
第十七句中的“沃心”,在《书"说命》上曰:“啟乃心,沃朕心”,后指臣下向皇帝献谋建议为沃心。“蠲(音juan),免除之意。这一句是说,乾隆帝一边品茶一边在思考着如何采纳臣下的献谋建议,以显示蠲其大德,免除百姓的一些负担。
第十八句中的“蜀笺”,指唐代以来著名的蜀地(今四川)所建笺纸。“端研”即端砚,产于广东端州(今肇庆)的砚台上品。此句是说,供我吟诗赋句的蜀笺端砚已摆设在小桌子上了。“几” (音ji)小桌子。
第十九句说,乾隆我品饮了雪烹普洱贡茶后,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吟哦着的这首诗。第二十句是说,这首诗押韵冰霜而倍感高洁,从而也显示出了乾隆帝自己如同普洱茶似的纯洁、清廉、公正、独特的高洁品格。
乾隆皇帝真是一位品茶大师,茶道大师。笔者通过对此诗的搜集、考证、解读、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乾隆皇帝品饮普洱茶是“烹”饮的, “烹”即煮。
这与唐南诏樊绰撰著《蛮书》中描述我们云南“银生城界诸山”思普区古代民族的饮茶方式一样,同“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的“烹” (煮)一样!
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有“该焖些普洱茶喝”和“焖了一茶缸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之句,而这“焖”字,非同一般, “焖”也是传统煮茶方法的一种, “焖”是紧盖盖子,用微火把食物煮熟,所以“焖”和“烹”一样,都是煮,只是加盖不加盖的区分而已。
这些很值得我们当今的普洱茶茶艺师、茶道师们注意研究其品饮普洱茶的传统方法,为的是保持传统品饮法,使之世代相传,让普洱茶“烹”得更香更有味吧!
(一)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皇帝对普洱茶进行品评的诗词。
乾隆皇帝为我们留下的这首《烹雪用前韵》一诗,诗词的格调、韵律清新明快、精神十足,写实的味道更为突出。
据历史记载,普洱茶是在清代雍正年间正式成为贡品进入皇宫。在这之前,在汗牛充栋的历史典籍中,有关普洱茶的记载如九牛一毛般少得可怜,这也成为普洱茶文化发展的一大遗憾。
自雍正朝开始,普洱茶开始受到上至皇家贵胄、下至士绅平民的追捧和热爱,于是出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现象。
这时有关普洱茶的记载也逐渐多起来,但归纳下来,其实也不算太多,而且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野史、私人笔记中。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为止所得知的唯一一位在诗文中提到普洱茶并对普洱茶予以高度评价的皇帝,乾隆为普洱茶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品位和历史内涵,为普洱茶增添了极大的荣耀。
(二)至少在清雍正年间,普洱茶已成为皇室贵胄们追捧的茶品。
《烹雪用前韵》这一首诗词,最早收录进乾隆还身为皇子时代(即雍正当政时期)所刊刻的《乐善堂全集》中。这说明早在清代雍正年间,云南普洱茶确实早已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并且已受到皇室的器重和喜爱。
由于受地理、交通运输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云南普洱茶千里迢迢运至皇宫,费时费力,且当时数量不多,因此普洱茶并未普及开来,多数只限于皇家贵胄能有机会品饮。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在身为皇子时,当然是有机会得以品饮普洱茶的。
(三)《烹雪用前韵》一诗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普洱茶形状、品质及品饮等宝贵信息。
乾隆皇帝以“小团”描述普洱茶形状,这和阮福在《普洱茶记》中的记载相吻合:“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说明当时的普洱茶是以团茶为主。
在品质方面,乾隆认为以使用清明前采摘的茶叶制作而成的普洱茶最为珍贵,这种原料制成的普洱茶,看似易脆,实则极具柔韧度。滋味方面,普洱茶浓郁醇厚、强劲地道、滋味绵长,与其它各类茶品比较,表现得鹤立鸡群,独树一帜。
在品饮方面,乾隆将冲泡普洱茶所涉及的器具、材料一一罗列,如用“瓷欧”装茶杯,用“石铛”作为火炉,用“松子”作为烧水燃料,用“翁”装冰块或冰水,用“驻春”烧水,用“建城”装茶品。这些细致的描述,让我们如身临其境,所有器具和场景历历在目。这也为我们今天整理、提炼、完善普洱茶的冲泡技法、用具等提供了详实而又精彩的参考。